近年来,龙陵县紧紧围绕云南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保山教育高质量发展“358”奋斗目标,聚力“引育用留”四个环节,加快高素质教育人才锻造,走出了“小县城办大教育”的新路子,跑出边境山区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拓宽引才渠道,着眼源头培养
龙陵县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龙陵县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引进聘用办法》等一批导向鲜明的“引才”政策举措,确保人才招引有力有效。同时,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编制县级统筹和周转池制度,积极试行从“静态行政编制”向“动态统筹编制”转变新路径,促进编制高效利用和人才集聚发展。三年来,共招聘教育人才233人,引进省市级名特教师、名校园长等高层次人才6名。
为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龙陵县制定了《龙陵县中小学教师交流调配办法》,优化轮岗、交流、结构补缺等举措,推动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三年来,共交流调配教育管理人才、教育专业人才935人,配备音体美教育人才340人。

规划育才路径,打造业务先锋
龙陵县全面实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用好“三线五级”融通式梯次培养机制,做强后备干部“蓄水池”。三年来,培养市级及以上名校长5人,创建市级名校长工作室1个,储备校园长250余人。
同时,建立健全班主任准入条件、成长渠道和待遇保障制度,聚力培养一支师德师风好、专业素质高、人员结构佳的班主任队伍。共有5人入选市级名班主任。同时,建立需求为先、分层分类、研训一体的发展培训模式,实施“订单式”培训。三年来,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3.97万余人次,培养骨干教师50人、学科带头人6人,创建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

完善用才机制,培育时代新人
在深化校长职级制和教育科研改革的工作中,龙陵县推行以职级制为核心的中小学校长管理体制。三年来,共组织认定职级校长252人,兑现校长职级奖励资金55.92万元,推动校长队伍向“懂教学善管理”转变。成立了县教育教师发展中心,组建教研联合体4个、高中学科基地1个、城区小学教育集团1个。
三年来,组织开展主题教研活动46场次、专题培训100多场次、专业技能竞赛15次,“以学为主”的教研联合共同体成效初显。并通过一次新教师入职宣誓、签订一份师德承诺、理好一张师德师风问题清单、用好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建好一份全过程管理档案“五个一”机制,完善了师德师风管理闭环。

强化留才保障,落实暖心服务
为推动减负政策落实见效,龙陵县紧盯教师反映“督查检查考核‘多’、社会事务进校园‘杂’、统计报表材料‘繁’、抽调借用教师‘频’等问题”,持续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2024年以来,共减少涉校督查检查3项、清理叫停进校园社会事务5项、精简报表材料15份。同时,着力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和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按时足额发放乡村教师岗位补贴、生活补贴,全面落实教职工体检和寒暑假定期疗养等制度,提升教师获得感、荣誉感。
在此过程中,龙陵县注重示范引领,坚持每年教师节开展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集体和个人评选,选树省级优秀教师1人、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乡村从教20年及以上优秀教师11名,发放绩效资助171.6万元。汇聚社会兴学助教力量,动员各界累计捐赠1755.9万元,万人捐款率全省第一,“尊师重教”氛围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