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县区动态

边寨文明“新风” 绘就乡村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09-24 14:45     来源:腾冲发布      点击量:

近年来,腾冲市猴桥镇箐口村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理论浸润铸魂、文明培育塑型,服务惠民暖心,推动文明新风在山村落地生根,绘就“乡风美、民心齐、日子甜”的乡村新图景。

“乡村主播”传理论新风

“乡村主播开口讲,防诈学问别嫌长;庄稼人要心明亮,骗子套路咱不上当!陌生来电说‘中奖’,好比地里长假秧;要你转钱先‘验资’,就是想偷咱的粮;短信链接别捣鼓,好比路边毒蘑菇;庄稼种好靠勤劳,防诈到位日子牢……”

“以前听政策觉得离自己远,现在听‘乡村主播’刘宽忠用咱庄稼人的顺口溜一讲,那些防诈骗的招儿都全明白了!”提起村里的宣讲活动,箐口村村民邵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为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走进群众心里,箐口村跳出“会议室宣讲”的传统模式,依托全镇“习语润边寨”志愿服务项目,整合村组干部、乡贤、退休教师等“本土人才”,组建起“乡村主播”宣讲团。把课堂搬到田埂上、火塘边、村民院落里,用“沾着泥土味”的方言,结合村民关心的边民补助,医保报销、防电信诈骗等实际问题,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截至2025年9月,通过“户长会+火塘会+田埂会”等形式,累计开展各类宣讲40余场次,实现辖区群众全覆盖,让党的声音从“纸上”落到“心上”。

与此同时,村里还通过微信群推送宣传片、组织实地演练,将安全知识融入日常——从反邪教宣传到消防安全演练,从防诈骗提醒到应急避险技巧,一次次生动的科普和实践教学,让乡亲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节节攀升,为村寨筑起了一道“平安防线”。

“星级评选”树文明新风


“被评上‘十星级文明户’,不仅门口挂了牌,还能优先参与村里的志愿服务活动,这荣誉咱得好好守着!”箐口村村民刘会仙的话,道出了村里文明创建的“吸引力”。

在箐口村,精神文明建设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村民全员参与的“大合唱”。村里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文明创建融入日常。春节组织写春联,清明开展“缅怀先烈、传承家风”活动,中秋举办邻里赏月会,重阳为老人送健康……传统节日里的文化活动,让村民在热闹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悄悄融入生活。

更接地气的是各类“身边榜样”评选——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儿媳、爱心助学先进个人……每一项评选都由村民代表投票,每一个榜样都来自邻里身边。2022年以来,村里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24户、最美庭院15户、见义勇为2人、爱心助学先进人14人,推荐选树腾冲市最美志愿者1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这些看得见、学得到的榜样,像一颗颗“文明种子”,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带动形成了“邻里互助、诚信友善、勤俭持家”的好风气。

村规民约的修订更让文明有了“硬约束”。针对薄养厚葬、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箐口村组织村民共同商议,制定了推进移风易俗的具体方案,通过“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党员干部带头践行,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俭办”成为共识。如今的箐口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封建迷信少了,文明新风多了,省级文明村和省级卫生村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红马甲”扬服务新风

“多亏志愿者帮我们抢收被冰雹打落的烟叶,不然太阳一出来就烂在地里了!”去年雨季,箐口村邵宗柱等四户种植户的受灾烤烟地里,来了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党员和志愿者,仅半天工夫就把约30亩受灾烟叶全部收完运到烤房。这暖心的一幕,正是箐口村“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的日常写照。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箐口村组建了理论宣讲、文化文艺、防灾救灾、扶贫济困等7支志愿服务队,通过“群众点单、实践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的模式,把服务送到村民最需要的地方,春耕时帮缺劳力的家庭插秧,汛期组织排查地质灾害隐患,节假日为“一老一小”送关爱,农闲时开展爱心义诊、家电维修等活动。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红马甲”的身影。

村里还紧扣“节水日”“环境日”“防灾减灾日”等节点,开展“节约型社会”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网络文明倡导等活动,让村民在参与中增强文明意识。针对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爱家乡、建家乡”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孩子们学唱山歌、绘制乡村美景、参与公益劳动,让红色基因、乡土情怀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如今,箐口村的志愿者队伍已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150余人,“雷锋行动”“关爱一老一小”等特色服务项目家喻户晓,志愿服务成为村民的“生活习惯”,也让文明实践真正成为“为民实践”。

“菌子节”兴产业新风


“以前山里的野生菌只能自己吃或路口卖,现在办了文化节,游客来了,菌子成了‘香饽饽’,咱们的日子也更有奔头了!”说起村里的“野生菌文化节”,村民们满脸自豪。

作为滇西野生菌资源丰富的村寨,箐口村深挖本土特色,打造了“腾冲市猴桥箐口野生菌采食体验文化节”这一文化品牌。每年菌子季,村里都会举办野生菌科普展、采食比赛、特色美食宴,吸引周边游客前来体验。文化节上,村民们用山歌、民族舞蹈展现乡土文化,野生菌也从“深山特产”变成了“文旅商品”,带动了村民增收,也让箐口村的名气越来越大。

文化赋能不仅带来了“烟火气”,更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力”。如今的箐口村,不仅有文明新风的“软实力”,还有产业发展的“硬支撑”,培育起姜、黄精、草果、工业辣椒等特色种植产业,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节节攀升。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下一步,箐口村将继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文明实践载体,让文明之花在山寨常开常艳,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精神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