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昌宁县如期完成2025年度“万名村医培优提质”行动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轮训工作,为全县510名基层医务人员“精准滴灌”赋能,夯实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培训紧扣中心村卫生室识别诊治40种常见病、一般村卫生室20种,所有村卫生室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等核心目标,围绕“实用、实战、实效”精心打磨40余个课件,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跃升按下“加速键”。

聚焦“能看病”,夯实诊疗基本功。针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培训特设“常见病和多发病识别与初步诊治”专题,内、外、妇、产、儿等多专科专家结合临床案例,详解20余种疾病的诊断要点与用药规范。急救技能培训中,海姆立克法、心肺复苏术的实操环节人气高涨,学员们在模型上反复练习至手法精准。“过去处理外伤出血总怕出错,现在规范掌握了止血、包扎技巧,心里踏实多了!”卡斯镇村医杨医生翻着笔记感慨。

突出“有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中医科与康复医学科专家围绕针灸穴位定位、拔罐、艾灸等技术,结合颈肩腰腿痛、产后调理等农村常见需求,既教操作方法,更讲适用场景与辨证思路,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助力村医发挥中医药服务优势。

强化“守规范”,筑牢医疗安全网。培训将死因监测、医保基金专项整治、医疗纠纷预防纳入必修课,通过真实案例剖析基金使用风险与纠纷化解技巧;手卫生考核严格到“七步洗手法每步时长”,还设置“异物卡喉”“急性胸痛”等应急演练场景,学员分组协作,实战检验处置能力。“以前觉得医保政策离村医远,现在才知规范开药、如实记录多重要。”耈街乡村医郭医生说道。

“培训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服务群众的新起点。”县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昌宁将紧扣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导师制”跟踪帮扶机制,选派县级专家定期到乡镇坐诊带教,同时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学员在实践中巩固技能,将国家“强基层”的战略蓝图转化为坚实的基层健康“防护网”,让更多“能看病、会中医、懂应急”的村医成长起来,推进农村居民“小病不出村”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