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腾冲市明光镇麻栎村村民还在示范田的豆架间弯腰忙碌,为小金豆搭架引蔓。如今,这批“金豆豆”已喜获丰收,销售火爆,实现了村民、村集体与种植企业的三方共赢。

小金豆的畅销,是麻栎村“招小商”结出的硕果。通过“合作社+农户+公司”的模式,村里流转了400多亩土地,光租金收入就超过20万元。今年七月,在麻栎村大园子村民小组,百亩小金豆示范田率先建成。采用新型拱架栽培技术后,连绵的藤蔓交织成一道道绿廊,展现出蓬勃生机。

新技术,让产量增一吨
“以前用传统竹架,费时又费力。”技术员赵自芝轻抚着茁壮的藤蔓介绍,“现在采用新型拱架栽培技术,你看这连绵的绿廊,单株结荚量大大增加,豆子的品相也更好了。”正是这项革新,让小金豆的亩产实现了从2吨到3吨的跨越。

巧轮作,让土地“生黄金”
增收的密码,还藏在轮作制度里。种植企业负责人李映飞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我们构建了‘小金豆——豌豆——蚕豆’ 的周年轮作体系,形成‘三豆循环’生态种植模式。这种科学安排既守护了耕地永续活力,更让土地综合效益实现了倍增。”
好身价,直销千里之外
那么,这小小的豆子是如何蜕变成富民“金豆”的呢?完善的产业链条是关键。

经过严格分级的精品豆,跨越千里,直接到达了江浙沪高端市场。“现在精品豆的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32元。”李映飞展示着最新的报表说道,“扣除成本,亩均纯利润突破1.5万元。”“合作社+农户+公司”的创新机制,加上专业团队的全程指导,确保了小金豆既有“好归宿”,更有“好身价”。
惠民生,家门口的幸福感
产业的兴旺,最直接地惠及了当地百姓。基地常态化用工20到40人,到了采收高峰,每天能创造超过200个就业岗位。

“我们始终优先聘用本地劳动力。”看着田间忙碌的身影,李映飞说,“不同年龄段的村民,都能在这里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据统计,2025年,小金豆产业已为麻栎及周边村庄增加了130多万元的劳务收入。
村民徐兆福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在家门口就业,钱袋鼓了,家人团聚了,这就是最实在的幸福。”

李映飞透露,在成功推广小金豆种植基础上,现已完成70亩红薯接茬种植试验。“今后我们在‘三豆循环’的过程中,再加上红薯参与轮作,形成无缝衔接的种植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