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资讯  >  县区动态  >  正文

县区动态

施甸:产业脱贫“牛先行”

发布日期:2020-08-13 09:08     来源:      点击量:

施甸县是一个农业贫困县,种植业和养殖业是群众主要的产业经济收入来源。全县有草场有效面积71.03万亩,所种植农作物可产玉米秆、稻草、甘蔗稍、小麦秆等秸秆达36.39万吨,可种植青绿饲料农田(地)面积达到15万亩,通过人工改良草山、草地,以及青贮、氨化饲料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可以为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大量的饲料。

近年来,施甸在开展产业扶贫上,抓住群众养殖经验和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将能繁母牛养殖和肉牛养殖作为扶贫产业发展的重点,采取技术培训帮扶和项目补助的方式,加大肉牛和能繁母牛养殖的推广,将其培植成为致富产业。太平镇18个深度贫困村的2000户贫困农户在香港小母牛项目扶持下,采用每户发展2头良种肉牛产业以“助贫创福价值链”模式,通过“礼品传递”的方式,实现销售收入1560万元。

为提升养牛产业的产值,施甸县还组建了县级肉牛产业发展专家团队,对乡技术骨干、村级防疫员、养牛大户开展技术培训。在乡级组建肉牛技术服务团队,对养牛户进行培训及跟踪服务。养殖技术专业人员还在总结传统养殖模式的基础上,以召开座谈会、展望会等形式开展农药安全、圈舍改造、舍饲技术、青贮饲料示范种植和防疫等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群众的养殖技术。

同时,通过政策扶持的措施支持养殖大户成立营销服务机构,积极推进土地林地流转,引导回乡创业大学生、在外创业返乡能人、社会资本投入肉牛产业,建设规模养殖场、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并以姚关、由旺为重点建设南北2个肉牛交易市场,推行肉牛产品“电商+”销售平台,拓宽肉牛市场交易渠道。全县肉牛养殖户达到23500多户,存栏9.17万头,出栏4.5万头,肉牛产值17427万元。

甸阳镇的段光俊在承包的104亩梨园种植基地内建起能繁母牛养殖场,采取种养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模式,养殖能繁母牛20多头,实现了种养结合发展。段光俊说:“我准备将养殖规模扩大到40头左右,将繁殖出的母牛作为发展母本,公牛进行催肥销售。果园需要除草施肥,养殖场需要喂草和出粪,同样的人工一边除草一边施肥,建设种养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后,每年可以节省成本六七万元。在基地帮助养牛的2个工人通过养殖务工学到技术后,也在家中开始发展肉牛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