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资讯  >  县区动态  >  正文

县区动态

​总投资2.6亿元,昌宁更戛十年改扩建农村公路98条527.2公里

发布日期:2023-09-21 14:42     来源:昌宁新闻网      点击量:

“要致富,先修路”,这样的标语在过去几十年间,一直存在于各个乡村之间。修路是一件为民利民的实事,修起来的不仅是路,更是直抵群众内心、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路是农村的命脉,路通了,让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动更加顺畅,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昌宁县更戛乡是个典型的农业乡,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全乡11个村(社区)的群众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安家立命。2013年以前,更戛乡的乡村道路主要以土路、砂石路为主,农村公路基础路网通达深度不足、农村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农村公路与产业融合还不充分,有些路段年久失修、缺乏维护,尤其是下雨时节,部分路面会出现坑洼不平、石子遍地、路面塌陷、排水沟渠被冲毁等情况,当地的核桃、坚果、水果等一些农特产品难以往外运出销售,道路不畅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不仅制约了更戛的发展,也成为更戛群众共同的心病。

“我是更戛本地人,1988年12月回到更戛参加工作,今年是第35个年头,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更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我经历了更戛乡从土路到弹石路再到水泥路的巨变,以前一条条的乡村小道变成了如今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农村公路的建设不仅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出行,也加快了本地产业资源开发,给群众带来了致富的新希望。”更戛乡乡村振兴办主任李绍安介绍。为了改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戛乡历届党委、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首要任务,通过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汇报,实施了乡镇公路升级改造、村组道路硬化、窄路路面加宽改造和生命安全防护等多项工程,全乡农村公路整体面貌得到改进提升。“为了保证每一条农村公路建设按期有序进行,乡村两级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动员群众,并邀请县交通运输局等部门与群众面对面进行宣传交流,把政策、要求等向群众说清楚、讲明白。同时在建设中,工作组和施工方密切关注群众动向,及早发现、调处矛盾纠纷,为更戛农村道路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在修路的过程中,我们更戛的老百姓也非常的支持,群众不计较个人得失,自愿筹资修路,投工投劳,主动参加到项目建设过程中。”说到这些,总能在李绍安的脸上捕捉到一丝丝欣慰的表情。

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是关乎群众美好生活的民生基础,更是畅通经济循环的“毛细血管”,更戛乡始终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四好”目标,牢固树立公路建设是政绩、管好护好运营好公路也是政绩的意识,把管护作为农村公路工作重中之重,健全组织领导机构、管理养护责任体系、管养检查考核办法,建立乡村组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确保乡级有分管领导、村(社区)有负责人、村民小组有管护人,做到公路巡查常态化、小修保养日常化、排障除险快速化、施工管理规范化,实现问题早发现、病害及时补、中断及时通、质量安全有保障。

如今,更戛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条条农村公路直抵田间,一条条农村公路串村连景,畅通安全的农村公路,不仅方便了人和物的进出,更带来了资源的整合,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产业化有了质的飞跃,农村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真正实现了农业因路而兴、农民因路而富、农村因路而美。

据统计,2013年以来,更戛乡改扩建农村公路98条527.2公里,总投资约2.6亿元,结合“交通+就业+公益岗位”的模式,为群众提供了154个公益岗位,道路的修建切实推动了更戛乡经济社会的发展,2022年,更戛乡人均年收入15478元,比2013年的5516元提高了9962元。铺下的是路,竖起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这是更戛乡的真实写照,也是更戛人建设农村公路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