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资讯  >  县区动态  >  正文

县区动态

昌宁:山上林果山下粮菜 立体种植促增收

发布日期:2024-06-07 09:00     来源:昌宁新闻网      点击量:

昌宁县利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资源,因势利导、合理布局产业,让不同光热条件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发展形成“山上林果飘香、山下粮菜满园”的立体产业发展模式,增加群众收入。

这两天,昌宁县柯街镇玉地里村的800多亩油桃正是成熟期,片片桃园绿意盎然,一个个白里透红的大油桃藏在绿叶间,挂满枝头,惹人喜爱。种桃大户马洪春正和采摘工人一起在自家桃园里采摘油桃。

昌宁县柯街镇玉地里村玉地里村民小组村民马洪春说:“我种了10多亩油桃,目前出售10多吨,收入5万多元,到收获结束可以收入近8万元,效益还是可以的。”

目前,柯街镇玉地里村146户农户种植油桃800亩,今年投产600亩,可实现收入300多万元。玉地里村是典型的温凉山区村,年平均气温16℃。几年前,当地充分利用半山上的荒山荒坡和低效园地,用于发展油桃等经济林果产业,有效提升了土地使用效率,让不同海拔和气候下产出的农产品更加丰富。

昌宁县柯街镇玉地里村党总支书记马军说:“我们除了种植油桃,还种植杨梅、人参果等特色水果,一到收获的季节,整个果园果香四溢。”

油桃种植一般在500米至1500米的海拔上,而玉地里村的油桃却种植在海拔2000米的大鹿山,这里气候更加湿润适宜,加之农业部门推广使用优质品种,让这里的油桃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在油桃品种的选择上,我们主要以个头大、外观颜色好看、口感好为标准,再根据早熟、中熟、晚熟的时间差,主推白玉、艳光、中油五号三个品种,合理布局上市时间,增加群众收入。”马军说。

此外,农业部门鼓励果农将鸡鸭等家禽散养在果园内,既可以让家禽拾捡落果吃,还可以遏制树下杂草,家禽粪便还是很好的果树肥料,这种“种养结合”的立体种植模式有效提升了产品品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同时,在收获季节,还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采摘体验,形成“特色产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undefined

游客刘晓玉说:“一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我都会和朋友一起来到玉地里桃园采摘桃子,体验收获的喜悦,再到附近的农家乐品尝土鸡、腊肉等美味佳肴,感觉非常好。”

柯街镇最高海拔2500米、最低海拔900米,1500米的高海拔落差,蕴育了差异化明显的独特气候、光热资源,山上林果山下粮菜,农业立体种植优势更加凸显。在大鹿山山脚,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长势正旺,这里可实现一年两茬的粮菜轮作。昌宁县是国家“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当地探索出多品种蔬菜混合种植模式,小瓜生长在架子上,架子下还可以种植包心菜、四季豆、小青菜等低矮作物。

昌宁县柯街镇大地村大地村民小组组长赵应春说:“在大春这一季种包谷和水稻,小春这一季主要种大棚蔬菜,以大棚辣椒为主,还有瓜类。瓜类产量还可以,我们利用瓜架下的空间,种植四季豆、小青菜等。单种小瓜亩产值是5300元左右,如果地上套种农作物,收入可达8300元。”

通过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等方式,发展“瓜架+蔬菜”的套种模式,有效利用空间资源,增加土地产出,实现“一地生多金”。

昌宁县柯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艺师段翠花说:“蔬菜套种的好处有很多,高矮成层、互补有益的套种,不仅能够最大化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一季多熟、一地多收的种植效果,也能最大化利用田地中的空间、光照、通风等资源,让蔬菜的长势更好、产量更高,效益提高30%以上。”

昌宁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低热、温凉、高寒等气候带,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利用这一气候特点,经过反复试验示范,在农业产业规划布局上采取山顶布局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山腰规划种植经济林果,山下发展粮食蔬菜的“上中下”三层大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县有林地355万亩,林果249万亩,种植粮食25万亩,蔬菜18万亩。

“通过这样的产业布局,可以有效的利用全县的光热、土地、空间等自然资源优势,把我们最有优势的农产品布局到最适宜的区域进行种植,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最终实现立体种植、多方收益的效果。通过这种模式的推广,每年可以为全县农户实现增收2亿元以上。”昌宁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站站长杨继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