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日,市长杨军主持召开第四届市人民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传达学习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议精神,研究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莅保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工作任务分解方案。
会议指出,要从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健康生活旅游目的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充分认识特色小镇创建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成效和不足,深入学习借鉴省内外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先进经验,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全市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会议强调,贯彻落实好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议精神,要切实按照“定位要高、主体要强、思想要解放、特色要突出、政策要完善、领导要加强”的工作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落实特色小镇市、县领导挂钩责任制,挂钩领导要定期不定期深入所挂钩小镇调研督导,采取召开现场办公会、专题推进会等方式,在一线解决困难问题,在一线推进创建工作。发挥好特色小镇创建领导小组作用,进一步优化职能部门分工,建立健全特色小镇分类指导、动态监测、年度考核、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小镇建设推进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高效优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市级牵头单位要加强协调,围绕项目前期、要素保障、投资建设等重点工作,对标抓协调、对表抓落实。各县(市、区)、园区要切实落实特色小镇创建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目标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二是提升创建水平。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合理规划布局特色小镇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先保护区域内的森林、草地、湿地、河流和湖泊。要处理好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将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七要素融入特色小镇创建中,综合分析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对不符合创建要求的小镇重新策划和规划,注重主体、土地、资金落实,推动具体项目落地。要深挖特色,突出“多样性、独特性、差异性”,突显特色小镇在建筑风貌、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产业发展、自然生态等方面的特色,避免千篇一律、千镇一面。要精准定位,坚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统筹考虑综合债务率、现有财力、资金筹措和还款来源,稳妥把握配套设施建设节奏。要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厘清政府与企业的边界,做到责任清晰、深度合作、利益共享。三是全力破解难题。结合小镇定位,市级挂钩领导和各县(市、区)、园区主要领导要亲自带头招商,确保特色小镇投资运营主体有实力、有情怀、有先进理念、有后期运营能力。对投资意愿不强、不履行投资承诺的投资方,各县(市、区)、园区可重新招商,选择新的投资主体。四是加强要素保障。坚持财政性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银行贷款支持及特色小镇居民参与等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要统筹抓好特色小镇用地的调规、总量供应、年度计划工作,保障用地需求。
会议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将思想统一到省委、省人民政府对保山工作的指示要求上来。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和使命担当,继续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对标对表,按照既定的工作责任和时限要求,确保省委、省人民政府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会议强调,保山要立足于建设“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的定位,坚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保护优先、综合整治,惜土如金、节约用地”的工作思路,聚焦问题,持续发力,深入抓好保山坝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努力打造全省坝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示范区。一要强化规划管控。重点做好城市规划成果提升、城市风貌及城市设计研究、城市规划“留白”、坝区村庄规划管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等工作。 二要强化保山坝区环境整治。重点做好坝区耕地保护、村庄治理、生态绿廊建设、排水及污水处理、河流水生态治理、殡葬改革等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积极引导企业参与。 三要强化城市管理。重点做好城市建筑风貌改造提升、公共服务配套、城市交通管理及综合交通体系优化等工作。四要强化工作统筹。着力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确保脱贫目标任务按时按质完成;要用好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要有序引导农业人口、外来人口到保山中心城市落户;要积极推介合作项目,主动对接,精准招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保山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