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02-2-10_A/2016-1214002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16-09-22
  • 文号
  • 保规发〔2016〕63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规划局关于政协保山市三届五次会议第3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民革保山市总支:

您们在政协保山市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保山市中心城区部分主干道架设人行天桥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我局高度重视,现答复如下:

一、随着保山中心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保有量不断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您提出的正阳北路与保岫路交叉口、正阳北路与民强街交叉口、正阳南路与下巷街交叉口、保岫路与永昌路交叉口是老城区人流车流较密集的区域,高峰时段存在人流、车流相互干扰的问题,非常感谢您们对此问题的关注。

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心城市综合交通问题,我局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在城市总规、控规和各项专项规划的指导下,按照“以人为本、规划先导、提升品质、统筹兼顾”的原则,不断提升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积极通过规划引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一是强化总规引领,完善城市功能配置。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了城市新区向东拓展,山坝结合、组团布局,通过新区建设,对教育、医疗、商业、行政等功能进行完善配置,疏导老城区人口,将车流、人流较为集中的城市功能搬迁至城市新区,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二是积极推进交通专项规划编制,系统解决综合交通问题。目前,我局已组织开展《保山市中心城市规划区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以详实的交通基础数据调查和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为基础,系统的梳理了未来保山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并按对外交通、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步行及自行车交通、停车设施、客货运交通等多个专题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做了专业的分析与研究,对老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出增加路网密度、打通断头路等措施进行疏解。

三是加大路网改造力度,提高道路的贯通性。老城区由于支路密度不足,通行环境差,导致大部分的交通量集中在主次干道上,人流、车流矛盾较为突出,南北向道路尤为明显。城市中“断头路”、“丁字路口”、“错位路口”较多,影响了整个路网的贯通性,交通的可达性和通行效率较低。为了提高路网的贯通性,东西向在已有保岫路、升阳路等道路的基础上,近期工作重点是打通海棠路、象山路、南城大道、沙丙路(拓宽)、龙泉路等,强化老城区与青华湖片区、青阳片区的联系;老城区主要增加支路网密度,解决“断头路”的问题,如打通九龙路、玉泉路、龙泉路、建设路、振兴路、东环路等路网。

三、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保山中心城市积极推进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目前我局已组织编制《保山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该规划中的地下交通设施专章对地下步行系统提出了规划引导意见,并对老城核心区、交通枢纽区域的地下过街设施提供了控制要求。地下步行系统和地面人行天桥系统都将成为有效解决车流、人流矛盾突出的途径。

四、目前,中心城市正在申报轨道交通,如申报成功将对整个城市交通体系进行调整;同时,根据《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1995)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设置人行天桥的市政道路需满足一定宽度,并且小时人流量需达到一定数值,需要由专业部门在交通流量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的分析。经认真研究,下一步我局将结合交通体系调整积极向市政府建言献策,力争在明年内启动“保山中心城区人行天桥专项研究”工作,对中心城区重要交叉路口、重要交通枢纽、重点景观区域、学校医院交通拥堵地段等设置人行天桥的可能性进行科学论证,最终结合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按照建设紧凑、集约型城市的发展要求,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地上、地下交通系统(地下通道和地下停车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人行过街系统。

相信在各位委员的监督和关心下,在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下,人行天桥等城市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城市出行环境将不断改善。

感谢你们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保山市规划局

                                                                          2016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