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保山市委:
你委在政协保山市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措施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这个建议很好。建议充分阐述了化肥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中发挥了增产增效的作用和地位。同时深刻分析了化肥使用缺乏科学性带来的不良后果,导致投入和产出比失衡。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是农业推广工作必须采取的举措,我们将积极采纳建议,为全市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任务共同努力奋斗。
一、关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建议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农业节本增效的关键技术措施,国家和省高度重视这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组织实施建设。2006年至2015年我市各县(区)先后被国家和省列为测土配方示范县,争取到项目补贴资金1874万元。同时开展了农户调查2万多户,完成调查表14余万份;完成特色经作采集分析土壤植株样品2.7万多个,获得有效分析数据12.5万个;完成正交旋转肥效试验、“3414”肥效试验、单因子中微量元素试验、肥料利用率试验、经济作物2+X试验、化肥零增长行动节肥试验等330组,配方校正试验200组,同田对比试验1929组;举办技术、营销、农民等培训68.86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10多万份,发放施肥建议卡360多万份。实施配方施肥推广面积(含核心示范区面积)3000万亩,按有效推广面积2550万亩计算(缩值系数0.85),平均每亩增效50元,累计增效12.75亿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农民科学用肥意识得到普遍增强,既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又促进了农民节本增效;既锻炼了土肥队伍,又提升了服务水平;既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又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既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又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技术的建议
按照农艺农机结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加快施肥机械研究,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2016——2020年全市计划每年推广农作物机械施肥面积50万亩以上,大幅提高施肥机械化水平。
三、关于推广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建议
我市是典型的工程性、季节性和区域性地区,积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旱作节水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率至关重要。近几年来,随着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水肥一体化技术大面积推广始终较缓慢。针对这个短板,我们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与投入,加快水肥一体化的试验示范,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本和节约技术,为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四、关于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建议
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地肥力和改善土地理化性状,是减少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选择,深受农民拥护,深得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从2010年开始至2014年我市隆阳区、腾冲市共计获得国家农业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秸秆还田(水稻、农作物)项目示范县建设资金780万元(隆阳区360万元、腾冲市420万元)。四年时间两区、市共计组织实施秸秆还田面积62.5万亩(隆阳区31万亩、腾冲市31.5万亩),根据项目实施内容、实施规模和实施要求的不同,分别完成的项目建设任务为:一是隆阳区实施情况。完成秸秆还田面积31万亩,占计划数的172%;完成大区示范面积2.5万亩,占计划数的100%;还建立了中心样板800亩和同田对比试验12组。二是腾冲市实施情况。完成秸秆还田面积31.5万亩,占计划数的157%;建设万亩示范区2个,千亩示范片2个,大区试验2组和效果监测点10个;培训乡村干部、农科人员和农民8场次2.3万多人次,发放技术材料4.5万份;采购秸秆腐蚀剂250吨,组织项目实施面积12.5万亩,占计划数的125%,设立固定监测点5个,万亩大区1个,秸秆堆捂试验点2个,腐蚀剂品种试验3个。通过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是获取了大量的秸秆还田技术参数,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和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是提高了项目区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实现了增产增收和维护了生态平衡。
五、关于推广绿肥种植利用技术的建议
2008——2010年我市农业推广单位同省农科院合作实施了旱地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开展了保山市绿肥种植利用现状调查,参与建设西南(昆明)品种资源圃建设,实施了绿肥在培肥土壤、提高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投入、改善环境等方面的试验研究8组,建立1500亩旱地苕子—玉米核心示范区,集成旱地苕子—玉米种植技术模式。实施绿肥—玉米轮作示范9万亩。通过项目实施辐射带动全市绿肥种植26.2万亩。龙陵县2014年被列为农业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贴项目绿肥种植示范县,获得国家补助资金90万元;2015年采购光叶紫花苕种子94.8吨,种植绿肥面积6.3万亩,建立核心示范区0.4万亩,建立效果监测点5个,实施绿肥品种筛选试验2组、大区试验1组、土壤样品采集分析78个。通过项目实施和开展宣传技术培训,提高了项目区农民的认识和技术水平,也为绿肥大面积种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六、关于推广新型功能性肥料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土壤肥料推广部门与重庆江津市满园金化工厂、腾冲敬农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龙山化肥有限公司、昆明南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昆明榕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保山市青义生物肥料有限公司、昆明农家乐复肥有限公司、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宾川倍多丰肥料生产有限公司责任公司等17家肥料生产企业实施新型肥料试验示范,在粮食、蚕桑、果树、蔬菜等作物上完成肥效正规试验145组,示范试验2万多亩,取得了较好效果。另外还同腾冲市敬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保山市方达生物有机肥有限责任公司、保山市青义生物肥料有限公司和保山市农源生物肥料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了合作协议。通过加强农企合作,实施新型肥料田间肥效试验,为新型肥料的示范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七、关于推广土壤养分调控技术的建议
从1993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针对主要耕地土壤类型建立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点4个,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10个,建立农户施肥观测点223个(国家级观测点25个),获取了大量的监测数据。通过项目实施摸清了耕地养分状况和农户施肥现状。
2013年在板桥镇西河村小西河自然村租地建立红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点(一次性租地10年),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红壤改良培肥和茶叶施肥提供依据;同年在瓦窑镇老营村花家坟建立农业部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一次性租地10年),着力在研究农户习惯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条件下耕地质量变化情况。每年都完成了各监测点田间实施、土壤样品采集分析、处理施肥和相关调查。这些监测点的建立对掌握全市耕地肥力变化、耕地质量状况具有较大帮助。
2011年、2015年龙陵县分别被列为国家农业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贴项目酸性土壤改良和土壤改良培肥项目示范县,得到中央补助资金190万元。龙陵县2012年在7个乡(镇)实施酸性土壤改良培肥技术推广面积2.63万亩,完成计划任务数的131.6%,完成大区示范0.51万亩,占计划数的102.5%,完成中心样板231亩,完成大区对比试验1组、改良剂用量及效果试验3组、监测点5个;2015年土壤改良培肥项目,实施面积3万亩,建立效果监测点5个、核心示范区0.4万亩、大区试验1组。
八、关于强化肥料使用管理的建议
围绕农业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我局积极开展了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行动和集中整治活动。2015年共出动执法人员5884人次、检查农资企业2161个次,种子营销户297户、农药经营户1251户、肥料经营户529户、鱼药鱼饲料生产经营户147户、农机经营企业35户。整顿市场509个次,立案查处案件8件,没收违法渔机具26台件,挽回群众经济损失260万元。同时开展执法与技术培训300多场次,发放宣传材料7万多份,有效遏制了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净化了农资专项市场。
感谢你对农业发展尤其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和任务做出贡献。
保山市农业局
2016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