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02-2-08_E/2016-1216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16-08-01
  • 文号
  • 保规发〔2016〕71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规划局关于对政协保山市三届五次会议第39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隆阳区政协联络组:

你们在政协保山市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规划建设环西山休闲观光走廊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你们提出的规划建设环西山休闲观光走廊的建议很好,其理念在“三个万亩生态廊道恢复工程”中充分得以体现。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大力推进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工程、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万亩东山生态恢复工程的建设,营造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该项目在今年10月份启动实施,力争用2年时间左右高标准建成。在建设过程中,一是以青华海生态湿地为“绿心”,通过东河向南北延伸,形成一条贯通保山坝子,串联青华海和沿岸社区调节城市微气候的生态“绿肺”,合理设置休闲娱乐设施,开展滨水休闲、湖泊游览、环保教育、生物考察、动植物鉴赏、湿地生态观光等多种活动,发挥科普教育、康体健身、休闲度假等功能;二是通过万亩东山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形成东山、西山和北庙水库等环城市面山区域的环城森林绿廊,在节点内部设置各类活动设施及健身设施、垂钓点等康体娱乐设施,开展历史文化、环保教育、生物考察、动植物鉴赏、攀岩比赛、自行车越野赛、森林探险、野外生存体验、定向越野、户外旅游拓展、亲子教育拓展等活动,发展环境教育、户外拓展培训、康体健身、旅游度假、休闲养生等功能,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文明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承载保山市民哀牢圣山记忆、回归山野林趣的重要场所;三是通过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建设,联通东西向青华海生态湿地和万亩东山,形成优美的田园风光绿带,将农业生产与产业孵化、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相结合,设置相应农业主题公园,实现农业“公园化、景观化、主体化”,构建“三产联动”的新农业体系及休闲农业集聚地,成为生态农业及乡村旅游目的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四是实施好东河滨水绿廊建设,使其真正成为保山中心城市一条防洪泄洪的安全廊道、一条兼具“蓄排用”功能的海绵廊道、一条康体健身的健康廊道、一条可游可憩的休闲廊道、一条独具保山农业特色的丰产廊道、一条缝合城乡发展的功能廊道。

二、在已经批准实施的《保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中,提出了将东西山脉、田园风光、万亩荷塘、青华湖纳入到城市整体景观框架中,构建大格局的山水田园城市,形成“两江托一坝、两山镇一城、两城围一湖、一湖亮一城”的山水田城的景观格局;正在编制的《保山中心城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保山中心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中,以生态绿地系统的构建引导和控制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一是通过对城市外围自然环境和绿色空间的有机组织,有效引导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控制城市的无序蔓延和对自然生态基质的侵占、破坏,维护城市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二是加强西山、东山和北庙水库等环城市面山植被的保护和培育,形成环城森林带,以东西两山绿化、生态田园为基质,以道路绿化和纵横交错的河流水系、防护绿带为廊道,连接城郊风景区、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和城区各级公园、街头绿地等斑块,形成完整和连续的绿色生态网络体系,构建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三是实行严格的保护和限制性开发,保护好西山现状地形地貌与自然山体,优化整体环境,增加植物品种,改造林相,提高森林覆盖率,适当开展休闲徒步、登高观景等旅游活动。

三、提案提出“结合西山绿色防火通道建设,规划建设一条从大沙河北边开始一直通往北庙湖公园的集休闲、锻炼、旅游、观光、探险、野外露营为一体的西山休闲观光走廊”,接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与交通、旅游部门对接,交通部门已将隆阳区森林防火通道(沙瓦线至北庙段)纳入议事日程,已完成规划方案设计,起点为王官屯岔口,终点为北庙水库,全线长30公里,与提案提出的观光走廊基本一致。该项目路线主要沿保山中心城市西山脚绕行,是国道G320线与省道S230线之间的横向连接线,也是保山中心城市西城区环线及沿线旅游景点梨花坞、易罗池、太保山公园、龙王塘公园、卧佛寺、北庙水库等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公路网,完善了“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挖掘哀牢文化、打造保山历史文化走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项目资金短缺,涉及到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程建设等各项费用,在无上级资金补助的情况下落实难度大,下步需由地方政府加大力度,督促相关部门逐步实施。

最后,感谢你们对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真诚欢迎您们对我们的工作继续给予关注和指导。

                                                                                保山市规划局

                                                                                2016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