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紧扣产业脱贫精准施策
在脱贫攻坚中,龙陵县紧扣产业脱贫这个核心,瞄准“一户农户一群畜、一座万元山、一个经济园、一个劳动力在外务工”的产业精准扶贫目标,以一户一策精准扶贫为载体,以扶持产业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开展技能培训等为重点,全面强化并推广“一户一策”的私人订制式精准扶贫体系,实施了村有一个主导产业、户有一个致富门路、劳动力掌握一门致富技能的“三个一”工程,让帮扶措施精准到户、到人,形成了外力与内力联动、输血与造血协同、金融手段与产业帮扶并重的精准扶贫机制,让贫困群众挣得到钞票,看得到希望。
一、抓载体、私人定制、强筋壮骨
什么是精准扶贫?必须坚持因户、因贫施策,从“千篇一律”向“私人订制”转变;政策资金、产业项目、帮扶干部到户、到人,不脱贫不脱钩,这是龙陵县秉持的脱贫攻坚理念。基于这种理念,龙陵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龙陵县产业精准扶贫到户工作方案》,筹措资金1500万元,按每户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补助到户,重点发展畜、禽、中药材等高原特色产业,引导贫困户增强造血功能。同时,龙陵县还专门制定了“一户一策”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方案,实行科员以下帮1户、副科帮2户、正科帮3户、副处帮4户、正处帮5户,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帮扶。各挂包帮单位干部结合村情、户情,一对一订制产业发展规划,并将精准帮扶贫困户庭基本情况、帮扶内容、帮扶干部以及技术跟踪服务人等内容信息牌亮出来。今年以来,市、县、乡各级94个单位投入资金3500万元,为结对帮扶的17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赠送扶贫种羊3628只,让每户贫困户都有了一张“增值卡”,使扶贫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二、抓帮扶、干部入户、企业进村
紧扣脱贫、摘帽、增收三个主要目标,瞄准群众需求,精准制定帮扶计划。省、市、县8364名干部职工与全县13556户贫困户结为帮扶对子,120个单位挂包120个村(社区),县内70户企业和26个专业合作社定点帮扶60个村(社区),向36个贫困村派出了36支驻村工作队;成立脱贫互助组1000多个,涉及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带动贫困户实现产业发展全覆盖。同时,依托全县3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区建立种养加工业平台和融资平台,采取低息、贴息、无偿资金帮扶等举措,让每户贫困户从银行贷款5至10万元作为产业发展资金,以平台助推“脱贫套餐”落地,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如:市财政局挂钩的腊勐乡中岭岗村,共投入项目资金870万元,实施了一批交通、教育和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帮助中岭岗村实现了寨寨通硬化公路;帮助种植纹党参、当归、茯苓740亩;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380人次,转移260名村民到芒市租地种植香料烟1200多亩,拓宽了增收路子。再如:龙陵县宏兴公司到腊勐镇新和村建立药品原料基地,采取由公司无偿提供种苗,每亩补助农户1000元,公司以保护价收购成品,每公斤补助村委会1元的方式促农增收。目前,已投入资金20万元,扶持26户村民种植白花蛇舌草100亩。建档立卡贫困户付国顺,在挂钩单位建立的“脱贫攻坚以奖代补专项基金”支持下,种植白花蛇舌草2.5亩,每亩产值达到4000多元,为持续稳定增收打牢基础。
三、抓产业、村有发展、户能脱贫
牢固树立“产业第一”的扶贫理念,按照把贫困户吸纳进产业、把产业包装成项目的思路,以“公司+基地(园区)+贫困户”“合作社+互助组+农户”等发展模式,帮助贫困户从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中增加收入。全县共投放产业扶贫资金4.7亿余元,重点发展甘蔗、石斛、黄山羊、胡蜂等特色产业,让每个产业都有龙头企业或大户带到开发,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如:平达乡黄连河村扶贫工作队引进云南悦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互助组+农户”的运作模式,由政府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2000元,在黄连河村成立了龙陵县悦农高原特色蜜蜂养殖合作社和32个养蜂互助组,每个小组有2至3个养蜂能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补助资金,加入养蜂互助组,大力发展蜜蜂产业。目前,全村已有1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养蜂互助组。通过结对帮带构建“致富能人带动型”的脱贫模式,实现群众经济收入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