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产业扶贫再精准发力
近期,保山市进一步明晰了产业扶贫工作思路,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实施了一批具有特色产业扶贫产业项目,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突出“清”。结合7月份开展的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再摸底、再核查,查清楚贫困对象的情况、清楚贫困对象致贫原因、清楚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彻底解决对象不精准的问题。此次动态管理初步识别认定不精准拟退出(剔除)24808人,新识别纳入55510人,2014至2016年返贫21618人,动态管理结束后我市贫困人口预计215273人,净增5232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危房户26927户。
突出“细”。对帮扶责任人进行细致梳理,对退休干部的帮扶对象重新“挂钩”,不因帮扶责任人退休而导致帮扶对象不获帮扶。帮扶责任人从6月开始,每人每月至少联系一次,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细致回访工作,经常性跟踪了解帮扶对象生产生活情况,加强扶贫政策、文件的学习宣传,做到说得出来、讲得清楚、落实到位。
突出“准”。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因贫施策,解决措施不精准的问题。积极引导贫困群众由“要我扶贫”向“我要扶贫”转变,从思想上扶正、从产业上扶植、从技术上扶持,切实为老百姓办一些实事、好事。全市投入产业扶持资金8.86亿元,发展培育核桃、茶叶、蚕桑、糯橄榄、中药材、养畜、养禽和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贫困群众发展致富,确保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2项产业。
突出“明”。对尚未脱贫帮扶责任人详细信息进行梳理,明确帮扶情况并进行公示,形成合力,不断健全完善帮扶机制。大力推广“党组织带头人+产业+农户”、“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采取支部引路、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整合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推动产业开发向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行方向发展。目前,全市共发展农民合作社2540个,覆盖全市72个乡(镇)80%的村(社区),入社农户27.8万户,其中建档立卡户2406户,占成员总数的9.6%,带动农户42.1万户,社员出资总额28.3亿元;2017上半年农民合作社帮助农民实现收入达到19.7亿元。
突出“实”。认真落实产业发展脱贫一批和中央、省、市产业扶贫措施,制定保山六大产业的发展规划,以扶贫对象参与度高、增收效果好的产业为重点,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户一产业”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种养业、农特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出台采取“51+49”合作模式,扶持10个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助推全市规模农业发展。目前,12户企业流转土地面积达13.06万亩,带动农户57232户,1794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13户,5059人,吸纳就业人数达53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5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