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准贫扶 精准脱贫 精准打赢保山市脱贫攻坚战
——保山市五年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十八大以来,保山市围绕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省人民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精准扶贫、精准减贫、精准脱贫各项攻坚重点,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44.16亿元,全市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43.11万人下降到2016年底的15.15万人,贫困人口减少27.9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9%下降到6.78%,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两不愁、三保障”逐步实现。
——扶贫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坚持把政策体系完善作为工作推进的前提和必要的组织保障。从2013年起扶贫开发模式实现单一实施扶贫项目向全社会共同参与脱贫攻坚,从单一扶贫措施向完善的政策体系的“两个转变”。2015年制定出台相关扶贫配套政策文件,2016年完善形成“2+25”脱贫攻坚政策体系,2017年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出台《保山市脱贫攻坚后进争前列实施意见》和《保山市行业部门扶贫责任目标任务实施方案》等19个精准扶贫系列文件,具有保山特色的“2+X”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监督检查体系更加健全。出台脱贫攻坚工作专项纪律检查方案、督查巡查工作实施办法、报告工作实施办法、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等监督检查体系,建立健全领导小组、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多部门联合监督检查制度,采取“综合督查、专项巡察”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开展综合督查,对脱贫攻坚工作不力的单位部门领导给予约谈、追责或问责等处分,保证政令畅通。
——责任压实体系更注实效。坚持市、县、乡党政“一把手”双组长制,推进四级书记抓扶贫责任落实,始终坚持压实县乡党委政府和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责任,每年市委、市政府与县(市、区)党委、政府和行业部门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和单项工作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
——扶贫规划统领脱贫工作。编制完成《保山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规划》估算总投资433.92亿元。部门也根据各自职责,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多个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使脱贫工作目标更明确、任务更具体、资金更到位、措施更有力,实现了脱贫攻坚工作具体化、项目化。
——扶贫资金投入成倍增长。把资金落实作为脱贫发展的根本保障,创新扶贫资金筹措模式,制定地方财政支持扶贫政策、涉农资金整合办法等措施,扶贫资金筹措机制逐步完善,“向上级部门争取一些、市县财政筹措一些、向金融机构融资一些、动员社会帮扶一些,东西部合作支持一些、涉农资金整合投入一些”的资金筹措方式形成,脱贫攻坚工作资金逐年增加。各类扶贫资金投入从2013年7.3亿元增加到2016年137亿元,增加18倍;财政扶贫金从2013年2.28亿元增加到2016年3.87亿元,增加69.7%;2016年还新增到位浦发扶贫基金7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资金54.8亿元,社会帮扶资金2.016亿元。2017年截止8月底,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5.23亿元。
——贫困对象管理更加精准。贫困对象精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甚础、最重要的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全市脱贫情况、贫困原因全部摸清,按照“六个精准”、“六个到村到户”要求,精准抓实脱贫攻坚工作。2015年启动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2016年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进行精准识贫,2017年在原有基础上,按“两不愁、三保障”用“1+N”的方法,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截止9月2日,核定全市贫困总人口为53532户209983人,贫困人口与2016年末相比净增加6314户47066人。
——挂包帮扶工作成效突出。从2015年起,建立扶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长效机制,扎实开展“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组织最大的扶贫队伍驻村开展扶贫工作,扶贫成效突出。2015以来,组织市、县、乡720个单位31706名干部职工帮扶86583户贫困户,累计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621支,选派工作队员3208人,第一书记621名,驻207个贫困村,扶贫工作队员深入贫困户进行民情访谈21.4万户,协调项目1845个,协调项目扶持资金75642.47万元,挂包单位支持项目1516个,支持资金111805.57万元,帮助基层群众办实事、好事1.5万余件。
——脱贫攻坚成效更加突显。十八大以来,全市围绕既定目标任务,按脱贫攻坚工作“五个做成”要求,细化量化目标任务,脱贫成效逐步显现。一是产业扶贫稳步推进。投入产业扶持资金8.86亿元,发展培育核桃、茶叶、蚕桑、中药材、畜禽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确保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2项产业。采取“51+49”合作模式,扶持10个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助推全市规模农业发展,企业流转土地面积达13.06万亩。二是易地扶贫搬迁快推进。坚持高起点的规划,完善的配套设施,按符合条件、标准的政策要求快速建设,实施易地搬迁15139户55473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11803户41784人),完成投资39亿元。三是生态补偿初见成效。围绕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打造“三个万亩”生态廊道,扶持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核桃提质增效50万亩,实施中幼林抚育10万亩,发展林下经济产业10万亩,启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按每人每年10000元的标准聘用生态护林员954名,浦发基金支持11亿元建设的3个万亩生态廊道项目推进加快。四是教育扶贫力度加大。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和资助政策,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资金2亿元,对列入“全面改薄”规划的113所学校校舍进行重点支持。实现全市小学入学率99.97%,巩固率100.07%;初中毛入学率108.59%,巩固率99.2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6%。五是社会兜底不留死角。围绕特困群体,实现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两线合一”,采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纳部分分别由财政、民政、残联和卫生计生部门代缴或补助方式,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住院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70%。全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768个,签约居民52.02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达到100%。
与此同时,贫困地区村道逐步硬化,农村电网逐步升级,饮水工程全面实施,全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