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645-5-17_F/2017-1108005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乡村振兴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17-11-08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龙陵县以“七进农家”为载体 教育引导群众“自强诚信感党恩”

龙陵县以“七进农家”为载体 教育引导群众“自强诚信感党恩”

龙陵县坚持精神与物质“双脱贫”,以“七进农家”为载体,抓实“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引导各族群众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上来,引导贫困群众从思想认识、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改变思维定式,真正在贫困群众中形成扶贫脱贫“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体”的正确导向,以“精神翻身”带动“经济翻身”,让贫困群众在“知恩”中自强,在“感恩”中脱贫。

一、感恩教育进农家。以村民小组(自然村)为基本单位,以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贫困户会议等方式,通过讲述“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小故事,宣传各级党委政府的普惠性政策,算好“工作账”“投入账”“成效账”,让广大群众明白脱贫攻坚所做的工作、国家的投入、群众的实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唱响中国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脱贫攻坚好的主旋律,让贫困群众在“知党恩”中汇聚强大的脱贫自强动力,在“感党恩”中自主找寻“穷则思变”的脱贫道路。目前,全县已开展感恩教育35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42万余人次。

二、扶贫典型进农家。深入开展“百名脱贫典型宣传活动”,深入挖掘、宣传一批“自强自立、勤劳奋斗”“诚实淳朴、真诚守信”“知恩感恩、积极奉献”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并在各级媒体上广泛宣传。同时,为脱贫户颁发脱贫光荣牌证,以村为单位发布脱贫光荣榜,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在10.17扶贫日之际,在县乡村三级同步组织开展以“自强、诚信、感恩”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邀请自强脱贫户和致富带头人现身说法,结合自身情况,讲清脱贫致富不仅需要党委政府扶一把、各级干部帮一把,更需要自立自强、积极主动,让贫困群众认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要靠自己拼”,消除“等靠要”“拖懒散”的思想,不要争戴“贫困帽”、不要坐等“送小康”,而要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积极做好房屋改造、产业发展、外出务工措施增加收入,靠自己的双手致富奔小康。目前,全县已开展“道德讲堂”活动68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2.4万余人次。

三、扶贫政策进农家。及时制作《龙陵县脱贫攻坚政策口袋书》《致全县广大群众的一封信》,发放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做到干部入户、政策入户、讲解到户,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的主动性。10月底以来,依托龙陵县郑垧靖基层宣讲团,在全县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暨脱贫攻坚政策”巡回宣讲,宣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宣传党的十九大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脱贫攻坚、“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宣传全县精准扶贫的工作措施,使各级党委、政府重要决策部署深入人心,使各项政策措施家喻户晓,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目前,全县已组织开展巡回宣讲580余场次,惠及群众12万余人次。

四、村规民约进农家。着力推进村民自治,发扬基层民主,制定完善符合本地实际的《村规民约》,通过党员群众民主评议等方式,对“知恩感恩报恩”户进行挂牌表彰,对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心怀感恩之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党员和群众,在各类慰问及其他优惠扶持政策上给予适度倾斜,引导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准确提供家庭真实情况,不隐瞒实情、不弄虚作假。同时,对那些“等靠要”思想严重、无诚信意识、无感恩之心、无法治观念且处事刁钻圆滑的党员群众,要对其开展批评和教育,引导其改正错误。批评教育之后仍旧我行我素的,按照《村规民约》给予相应的惩处,以达到“惩罚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带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五、文明新风进农家。组织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突出党员干部带头、率先垂范,突出群众自觉、全面参与,加强民风、家风、乡风建设,进一步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儿媳、平安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建好善行义举榜,推动形成“自强不息,诚实守信,人人心存感恩、个个遵守公德、户户增收致富、家家和睦相处、村村倡导文明、处处体现和谐”的浓厚氛围。

六、文化礼包进农家。结合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制作“脱贫攻坚文化礼包”2万个,把有关自强、诚信、感恩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粘贴画、对联、挂历送给广大农户,实现全县33个贫困村和38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全覆盖。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文化助力”活动,制作编排反映脱贫攻坚的小品、相声、快板、舞蹈、歌曲等相关文艺作品,以县民族文化工作队送戏下乡、乡村组织群众参与唱山歌、演出“土节目”的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汇演,最大限度激发脱贫热情、聚集扶贫力量。目前,全县已开展脱贫攻坚文艺汇演1200余场次,惠及群众3.6万余人次。

七、技能扶贫进农家。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结合全县重点发展的石斛、中药材、胡蜂、黄山羊等产业,扎实开展种植、养殖、加工、电商等技能扶贫培训,提高贫困劳动者的综合素质。2016年以来,全县共组织各类技能培训1800余场次,培训群众9.6万余人次。加强培训和指导服务,积极培育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鼓励他们成立家庭农场、组建合作社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动员和引导实力强、发展良好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挂钩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主动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建立以中介机构组织及乡镇能人帮带输出为主的模式,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积极推动贫困劳动力通过转移就业,实现脱贫致富。强化创业扶持,充分发挥创业贷款、“贷免扶补”贷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和“两个10万元”贷款的扶持作用,撬动金融支持,实施信贷扶贫和金融扶贫,帮助有创业意愿的贫困人员实现创业,并通过创业带动就业。(龙陵县扶贫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