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麻乡采取“34”措施保障贫困群众有安全稳固住房
丙麻乡位于隆阳区东南部,乡政府驻地距保山市区35千米,全乡共有15个村(社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村9个,96个自然村,145个村民小组,7793户29106人。通过采取“3个4”措施,实施156户714人易地扶贫搬迁、735户2670人危房改造,使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降到2017年底673户2697人,贫困发生率降到7.74%,预计2018年能实现脱贫退出。
一、“四到位”高位引领
一是党建引领到位。乡党委成立领导小组,科学制定贫困群众住房保障实施方案,将其列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抓实抓细。做到把支部建到项目上,把党旗挂在贫困村,建立“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目标、定时限”的“五定”责任机制,实现贫困群众住房保障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跟踪管理监督。二是目标明确到位。通过建档立卡户动态调整,锁定全乡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56户714人,实行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目前群众已全部实现搬迁入住。锁定全乡四类对象危房改造任务735户2670人,计划于6月30日前全面完成年度危房改造任务。三是责任落实到位。与各村(社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采取乡领导班子包村、乡村干部包户的方法,做到包政策宣传、包问题解决、包搬迁入住,确保责任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及时服务,高效推进。四是宣传发动到位。深入发动、广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召开各种会议300余场次,刷写固定性标语500余条,通过云岭先锋和6995短信平台发短信3000余条,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四公开”阳光推动
一是公开建房标准。采用户长会集中宣传与村级三务公开公示相结合的方式,把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加固、旧房拆除资金补助标准和住房建设面积等标准全部进行公开,让群众对各项指标有全面了解,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公开帮扶对象。按照“三评四定”的要求,分别召开村三委班子会、党员会、户长会,按照村委会初定、村民代表议定、乡镇审定、区级确定的方式,把易地搬迁对象和危房改造对象进行公示。三是公开实施过程。对全乡四类重点对象的住房现状进行摸底、鉴定,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不重登、不漏登。围绕“一户一方案”要求,委托有资质设计单位编制排危方案,确定改造方式。公开组织、实施全过程,户主全程参与、监理方全程监督、村级建房理事会全程跟踪,乡村干部全程指导。四是公开补助资金。搭建“三个平台”,做到补助资金公示公开,安全透明。在村组公示平台,将所有在村级开展的扶贫项目和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在村内进行公示和说明,接受村民监督。在乡政府门户网站平台,全面公开扶贫资金项目清单,接受社会监督。在乡纪委工作平台,乡扶贫办按时将项目资金计划同步送达乡纪委,接受纪律专项监督。
三、“四把关”提质增效
一是把好群众关。乡党委政府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因户施策的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和群众一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注重同步宣讲政策、疏导情绪、化解矛盾,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让贫困群众真正积极参与自己的住房建设。二是把好进度关。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以“统建、援建、帮建”的方式,发动亲帮亲、邻帮邻,投工投劳,补助资金统筹调剂,多渠道解决住房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对不能筹资的农户村委会出面与施工方协商,由村委会担保,施工方垫资,保证工程顺利推进。三是把好质量关。从源头抓起,实行房屋设计、建设、监理方准入制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施工建设,对没有资质的单位,或临时搭伙的队伍坚决杜绝进入。同时对房屋建设进行全程跟踪,采取乡、村干部“一盯一”的方法进行监督,保证房屋建设的质量。四是把好资料关。对每个环节要求做到“查得起,查有据”,注重每个环节各类资料的收集,并及时归档处理,做到每个审批对象一户一档,做到七有:有个人申请、有基本情况资料、有房屋等级鉴定表格、有危房改造前中后等各时段照片、有村级研究资料、有各项公示照片、有资金拨付清单。
丙麻乡在贫困群众住房保障工作中,不断完善贫困群众的住房保障的体制机制,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切实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问题,为2018年全乡脱贫退出提供保障。(保山市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