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镇采取“五种模式”创收村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如何做实?龙陵县龙山镇发挥18个村、社区自身优势,健全体系,设计载体,探索出土地经济、电商经济、温泉经济、房东经济、产业经济“五种模式”创收村集体经济。该镇18个村、社区全部脱壳,都有了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又用集体经济激发脱贫新动能,解决村集体“有钱办事”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双促进。
发挥城区优势,做活“土地经济”。5个城市社区,采取“盘活预留地、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共同与开发商合作开发农贸市场、建材市场等,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如:龙山社区将城建预留地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与承卓置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合资建设5幢商住房和凯龙城综合市场,并注入“红色基金”10万元。商住房产权归开发商拥有,综合市场产权、经营权、收益权归社区所有,项目建设费用和土地办理税费由公司承担。社区成立农贸市场经营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每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0多万元,收益的30%用于兴办社区公益事业,30%用于购置临街铺面和其它现有房屋扩大再生产,20%用于弥补社区工作经费,20%用于老弱病残贫困党员和群众的救助,让群众共享社区发展成果。
发挥组织优势,做活“电商经济”。各村党支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在村上建设电商平台,包装推销农副产品,购买农资,收取少量服务费,实现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创收。如:核桃坪投资13.21万元建起佧佤翁电商平台,线上与100多户商家联网经营,线下连结种、养、加工户和贫困户,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推销农副产品,解决了山区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
发挥资源优势,做活“温泉经济”。香柏河、模山和白家寨3个村温泉资源丰富,香柏河和横山两村通过建设公共温泉澡堂,并对外承包经营的方式,实现了澡堂有序管理,每年带来50万元的村集体收益。白家寨村整合项目资金100多万元实施温泉康体项目,建成了洗浴中心及配套设施,每年村集体收入达5万余元。
发挥区位优势,做活“房东经济”。随着村、社区活动场所的不断改善提升,将闲置的办公楼、活动场所、停车场等资源对外出租,带来可观的收益,白塔社区每年出租房屋收入达12.5万元。
发挥特色优势,做活“产业经济”。13个山区村(社区)依托区位资源优势,,采取“因村制宜、一村一策、一村一业、一村几品”的举措,以“支部+合作社+农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注入“红色股份”发展黄山羊、中华蜜蜂、胡蜂、肉牛、石斛等高原特色产业,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增收“三赢”。如:核桃坪村通过“党支部+专业合作社+电商+职业养蜂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模式,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00多万元,养殖中华蜜蜂1100巢,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聘雇了职业养蜂人,销售总收入的10%归村集体,40%归职业养蜂人,50%归建档立卡贫困户。把1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吸纳进产业链参与分红,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成为股民,每户每年有4300多元的收入,随着蜜蜂的繁殖(分巢),蜂群的扩大,收入年年在增加。(保山市扶贫办 216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