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645-5-/2019-0404004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乡村振兴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19-04-04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龙陵“三合”合力撬动贫困村脱贫

龙陵“三合”合力撬动贫困村脱贫

龙陵县在脱贫攻坚中将农村的土(林)地资源、资金资源和产业发展相融合,探索出“组合式”产业扶贫新路径,形成了以产业发展带动长效脱贫致富的新模式,从而撬动贫困村脱贫。2018年脱贫出列56个村(社区)、脱贫退出5908户23288人,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10.51%下降到1.71%。

如何发挥农村土地资源优势,盘活土地资源,截断贫困村的穷根?该县在确保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土地向种养业大户转移,采取“51+49”的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提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化程度。以由政府出资51%以上,龙头企业出资49%以下的方式,组建了龙康、龙济、龙翼等5家公司,重点发展甘蔗、石斛、中药材、龙陵黄山羊、胡蜂、中华蜜蜂等高原特色产业。同时,采取信贷扶持、政府贴息贷款、提供科技物资配套服务等措施,扶持种养加工业大户集中经营土地,全县流转土地8.01万亩,产生了“集束效应”,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带动5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摘去穷帽。

为了发挥资金合力,该县将扶贫资金进行整合。2015年以来,全县整合投入各类产业扶持资金6.75亿元,依托支柱产业重点扶持带动能力强、产业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户,家庭农场44户,专业合作社411家,担纲发展甘蔗、核桃、茶叶、石斛、褚橙、黄山羊等特色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1至3个产业发展项目,持续完善农村创业富民组织架构,实施了“返乡创业”“乡土人才库”等工程,以政策、信贷、市场扶持的举措,引导有技术、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更多彽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全县有3000余名返乡农民工创办领办各种种养加工小微企业,吸纳1万余名农民到企业务工,有了稳定的收入。同时,该县还通过建立“乡土人才库”着力培养一批致富有方、带动有力、乐于奉献的乡土人才队伍。构建起一条“科技专家——乡土人才——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路子。

该县将脱贫攻坚贯穿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价值,激发起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使产业扶贫的效能持续与长久。引进资金48亿余元实施了一批种养加工商贸业,带动5万余户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种养加工业拓宽了增收渠道。引进北汽皓月集团(公司)投资25亿元,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肉牛养殖及肉品加工业,锻造“接二连三”的产业链。已建成了肉牛养殖基地,正在建设96个规模化育肥场及加工厂,对4138户贫困户进行了养牛技术培训,新增养殖户4177户、养殖良种母牛9194头。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电商扶贫、农村淘宝项目合作协议,全县建成1个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0个乡镇服务站、75个电子商务服务点,实现了电子商务全覆盖。开展电子商务培训34期314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06人,去年实现电商交易额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