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645-5-/2019-0606003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乡村振兴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19-06-06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龙陵县“五个不少”实现脱贫摘帽

龙陵县“五个不少”实现脱贫摘帽

龙陵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五个全覆盖、五个一个不少”的脱贫攻坚思路,努力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了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10.51%下降到1.71%,并于2018年成功退出贫困县系列。

重点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整村脱贫一个不少。全县共有80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21个),建档立卡人口15758户64216人。围绕贫困村(社区)“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劳动力人人有事干”的目标,2015年以来,全县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14亿元,其中补助到户资金1.25亿元,共涉及41个扶贫产业、3.6万户、14.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实现产业扶持全覆盖,享受产业扶持资金8876.75万元,户均5641元。突出产业扶贫主线,因地制宜、整村推进,明确种植、养殖、农产品初精加工、生态旅游、电商5个主要方向,每村确定1至2个主导产业,每个产业由1至3户龙头企业担纲发展,培植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增收。

依靠产业项目脱贫户纳入产业合作经营体系全覆盖,产业脱贫一个不少。牢固树立“产业第一”的扶贫理念,以实体经济为载体,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把有劳动能力、从事种养殖加工业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化合作经营链条,依靠合作化经营、产业链带动,建立起贫困户长效脱贫机制,实现稳定脱贫。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4户,涉农专业合作社467个,家庭农场44户,实施了“高原特色产业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等模式,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举措,吸纳5.6万户农户加入到产业链上,帮助贫困户从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中实现长久增收。

易地扶贫搬迁村(安置点)搬迁户3年内搬迁安置全覆盖,搬迁脱贫一个不少。国家下达龙陵县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3259户13630人,全县42个移民安置点建设工程基本完工,移民已经全部入住,入住率达100%。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思路,探索实行新型居住社区、就业安置园区和高原特色产业示范区“三区同建”,高标准打造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在移民安置点建起15个石斛枫斗加工厂,招收15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力进厂务工,每人每月工资达1500元至3000元,村民有了稳定收入。同时,加大产业培植力度,确保每户搬迁户有1至3个产业支撑;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移民工资性收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增加搬迁群众转移性收入。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移民实行应保尽保,通过社会保障实行政策性兜底。

依靠就业安置,脱贫户培训就业全覆盖,就业脱贫一个不少。为增强贫困户致富技能,以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为重点,大力推进免费技能培训扶贫计划,确保人人有技能,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根据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的培训意愿、求职意愿及创业意愿,把培训班搬到农民家门口和田间地头,聘请职能部门技术员、“土专家”、致富能手传技授艺,每年培训贫困劳动力1.3万余人次,使每个贫困家庭有了1至2名掌握了1至3门实用生产技术的劳力。每年转移就业1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00余人。

特困群众、无劳动力贫困户政策兜底全覆盖,兜底脱贫一个不少。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四重保障”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居民医保。全面实施“三个一批”行动,实现大病救治率、慢性病签约管理率、重病兜底保障率100%。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为全县所有农村家庭投保了“防贫救助保险”,为农村人口在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医疗和教育救助方面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进一步织密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的“防护网”。(保山市扶贫办 黄正町 赵志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