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645-5-/2019-0624007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乡村振兴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19-06-24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昌宁县“五抓”模式促合力脱贫攻坚


昌宁县突出“党建领航、决胜脱贫”主题,聚焦主责主业主角,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牢牢抓住干部、组织、阵地、教育、帮扶五个关键因素,全力以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抓组织,抓出战斗合力。构建扁平高效指挥体系。构建了县级脱贫攻坚指挥部、专项指挥部、乡镇战区指挥部和村(社区)作战指挥室“四级”指挥体系。县级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八个专项指挥部,13个乡镇作为13个战区,由县委常委、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任指挥长,124个村(社区)作为前线作战室,由挂村领导任指挥长,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一岗双责”体系,明确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作为县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基层党建责任制考核和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压实工作责任。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模式,大力发展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目前,全县12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均在2万元以上。

抓干部,抓出攻坚合力。采取派驻县委脱贫攻坚工作组等形式补齐乡镇干部短板,从县直部门选配了17名挂职副书记充实到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乡镇,专门配备了1名兼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的党委副书记和1名分管综治维稳工作的政法副书记充实工作力量;管好用活村(社区)干部。着力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通过述职现场听、党员群众评、分类个别谈“三种途径”,全方位分析研判村(社区)“两委”班子情况,及时调整撤换不合格“两委”班子,自2016年以来,共调整撤换32人。制定了《昌宁县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在全市率先建立635名村级后备力量库,形成村组干部梯次培养机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村级集体经济补充为辅的村组干部待遇动态增长机制,大幅度提高村组干部待遇水平,有效提升了村组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稳定脱贫攻坚一线队伍;选优配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精准选派318名干部,组建124个驻村工作队,实现全县124个村(社区)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工作队员全覆盖。

抓阵地,抓出保障合力。截至目前共建成并投入使用村组活动场所754个,实现全县13乡镇124个村(社区)2004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有效覆盖。充分将文化活动室、党员书屋、农家书屋、老年之家等与活动场所整合起来,与农村养老服务中心、红白理事会、客事办理等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一室多用”的目的。把活动场所建成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活动日、支部主题党日、脱贫攻坚知识培训和群众娱乐活动的活动阵地。累计开展专题党课200多场4000多人次,组织烤烟种植、牛羊养殖、茶叶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11种900多次87000多人,开展各类集中学习培训1500多场次50000多人次。

抓教育,抓出引领合力。通过“全覆盖培训+全领域宣讲+全方位检验”的“三全”模式和全县同一套方案、同一张课表、同一个课程、同一批教师、加一个创新的“四同一新”模式,扎实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和“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教育培训活动,抓实党员干部培训。2018年,高质量完成“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28期7431人。邀请省内外专家教授莅昌授课15场次,“请进来”培训领导干部2300余人次,“送出去”培训领导干部330余人次。采取远程教学、帮带学习、微信学习等多种模式,对农业农村知识、扶贫政策、群众工作等知识进行全方位培训。

抓帮扶,抓出脱贫合力。深入开展13乡镇战区长到战区指挥,1086名科级干部到挂包村民小组帮扶,6497名干部到挂包农户家中帮教的“三深入”专项行动。通过“一对一”的形式,发动致富带头党员挂包贫困户,为贫困户“扶智扶贫”,共同脱贫致富。对创业的贫困户党员优先发放基层党员创业致富贷款,通过建立“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机制,开展互助帮扶。累计发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9200万元,帮助32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761户群众实现增收,带动近2000户群众增收致富。坚持“5+1”工作制度,全年累计“三深入”走访群众243068人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072起,提出合理化建议3441条,各部门共协调项目166个,投入资金1320余万元。引导县内27家企业对口帮扶62个贫困村8801户贫困户,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0081人次,组织劳务输出6199人次。驻村扶贫工作队累计走访农户51343户次,制定精准脱贫规划方案124个,召开座谈会4228场次,撰写调研报告455篇,提出合理化建议2507条,争取协调项目259个、资金2552万元,全面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