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边民”圆了“安居梦”
为解决好“回流边民”住房保障问题,腾冲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题研究,整合资金,分别在腾冲市滇滩和明光建设了两个“回流边民”安置点,帮助解决“住房”问题,实现他们的“安居梦。
在滇滩和明光两个边境乡镇,出现了一群特殊贫困户,他们被当地称为“回流边民”。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们的祖辈长期在中缅边境以游牧为生,国内户籍认定时,由于他们在外,错过落户机会。直到2016年10月,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才最终办理了落户手续,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公民。像这样的“回流边民”腾冲共有32户,但他们基本无田、无地、无房,文化水平低,一直靠租借土地开展生产活动和就近打零工来勉强维系生活。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通过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其中有26户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群人,或投亲靠友,或散居深山,“安居”成为他们最大的“梦想”。通过多方努力,两个安置点共协调土地18.04亩,争取资金287.63万元。工程于今年5月动工,计划7月底完工。考虑到“回流边民”存在较深的贫困问题,要想实现住房保障,搞大拆大建行不通,于是采用了“修旧换旧”这种既经济又可行的办法,对已有住房的,动员拆除老房进行翻建并结合危房改造政策对朽坏部位进行更换,对没有住房的鼓励购买当地状况较好的旧木房进行建设。通过旧房换新居的方式,达到了既不增加群众负担又解决了住房保障和原居住点旧房拆除的问题。对无能力新建住房又购买不到旧房的,鼓励在厢房位置上先建设厢楼以满足基本居住条件,预留好主房位置,待经济宽裕了再建主房,这样不仅确保了群众不出现重复投资同时也预留下了奋斗的空间。在建设过程中,除调动挂包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外,更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以群众主导进行建设。各安置户通过亲友互助的方式聚集劳力进行房屋建设,他们自行做计划,今天建他家,明天建你家,后天建我家,通过自助建房、装房,既解决了住房问题,又靠自己动手节省了资金,用行动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保山市扶贫办 孙瑞鸿 216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