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多举措掀起脱贫攻坚夏季攻势
保山市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暨夏季攻势启动会后,五县(市、区)党委政府和36个主责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紧盯中央巡视反馈意见和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抓整改,着力“两不愁 三保障”核心问题抓推进,聚焦隆阳区、施甸县脱贫脱帽抓突破,掀起全市脱贫攻坚夏季攻势。
一、紧盯反馈问题抓整改
五县(市、区)党委分别成立中央巡视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对标对表对责制定整改方案,梳理出4个方面11项27个问题,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97条。制定《建立中央专项巡视云南省脱贫攻坚反馈意见保山市整改推进机制》,建立巡视整改定期分析研判机制、巡视整改督查机制和整改工作情况报送机制,现已向省委巡视整改领导小组报送整改工作推进情况3期,完成整改28项。针对省2018年度扶贫成效考核反馈意见,市委研究通过了《保山市2018年度成效考核发现问题的整改方案》,针对梳理出的 8类22项36条问题,制定整改措施66条,逐项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逐条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销号时限。截至2019年5月底,5县(市、区)完成整改68项具体问题,正在整改34项。
二、着力核心问题抓推进
五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直主责部门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好“两不愁 三保障”的突出问题。产业扶贫方面:积极开展“空壳社”清理整顿,截止2019年6月,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84个,无农民实际参与的合作社23个,无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合作社200个,因经营不善停止运行的合作社402个,自愿注销的合作社483个;切实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全市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达5342家,其中农民合作社达3076个(新发展45个)。主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83330户347449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率达到97.17%;认真落实指导员制度,目前41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聘用产业指导员7403人,五县(市、区)着手组建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并备案;继续推进“四小产业”发展,确保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能致富、可持续”。如:昌宁县已规划实施“四小产业”的贫困户共20560户,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93.4%,共20560户83867人实现增收。住房保障方面:截止6月,保山市易地扶贫搬迁实际入住67950人、真实入住率94.2%,已拆除旧房13069户、旧房拆除率78.4%,已脱贫搬迁人口12755户54603人、累计脱贫率75.7%,编制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项目51个,复垦面积3118.8亩。农村危房改造进度进一步加快,2019年全市有农村危房存量22581户,其中4类重点对象14504户,已开工13727户,开工率94.64%,已竣工13044户,竣工率87.64%。非4类重点对象无力改造危房户存量7217户,已开工2912户,开工率40.35%,已竣工1741户,竣工率24.12%;4类重点对象已享受过补助再次成为危房户860户,开工率66.05%,已竣工268户,竣工率31.16%。就业扶贫方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1.29万人次,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6246人,转移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758人到省外就业;扎实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全市2019年计划建设扶贫车间101个,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19个。安全饮水方面: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供水单位“三个责任”,对建档立卡人口的饮水情况开展拉网式的走访排查,全面精准掌握贫困村贫困人口在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等方面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各县区安全饮水实施方案已基本完成编制,从5月开始全市已挂图作战,开始逐月销号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市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暨巩固提升项目顺利推进。截止6月30日,开工建设工程308件,完成投资10760万元,占计划完成投资15000万元的71.73%,受益人口19.19万人,占计划受益人口32万人的59.97%。全市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率已经达到94。2019年全市未脱贫饮水不安全人口共有2051户8107人,截止6月30日,全市已有911户3712人饮水安全问题销号,销号率45.8%。2019年枯水期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67.94%较2018年枯水期的61.59提高了6.35个百分点。教育扶贫方面:落实控辍保学政策,建立了“保山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签订了2019-2020学年精准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完善控辍保学工作“双线六长目标责任制”,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一县一策”,对学生巩固情况进行动态实时监测,严格执行学生到校跟踪监测上报制度,安排了5个督查组深入五县(市、区),以进村、入户、入校等方式开展督查并及时提出整改要求。截至2019年7月8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应入学273997人,实际入学273910人,辍学87人,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人员。医疗保障方面:三个一批”对象得到全面救治,截止5月底,全市共实施 “大病集中救治”的贫困人口16620人,救治率达99.98%,实施贫困人口“慢性病签约服务”54175人,救治率达99.93%,实施贫困人口“重病兜底保障”12856人,救治率达100%。“三个一”工程全面达标,全市五所县级综合医院已达到二级甲等标准,81个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达标率100%,全市907个村卫生室均达到脱贫相关标准。全面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认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6月,全市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237个,签约居民411219人,签约率15.93%,团队平均签约332.43人。
三、聚焦关键地区抓突破
今年是隆阳区和施甸县摘帽年,市委市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两县区倾斜。一是挂包力量向隆阳区、施甸县倾斜。机构改革结束后,向隆阳区倾斜支持挂联单位5个,向施甸县倾斜支持挂联单位4个。2019年向隆阳区选派驻村工作队员140人,比2018年增加52人,增幅59%;向施甸县选派驻村工作队员103人,比2018年增加39人,增幅37.9%。 二是成立了由市委赵德光书记任组长,市人大、市政协各一名副厅级干部任常务副组长,市直相关主责部门和县区脱贫攻坚工作业务骨干为成员的二个市级督导组,进驻隆阳区和施甸县开展长周期、全方位、多角度的督导,为两县区脱贫摘帽把脉开方。三是根据两县(区)资金需求和缺口情况,市级财政提前调集资金直接支持隆阳区4.05亿元、施甸县3.3亿元,专项用于两县(区)脱贫攻坚工作。(保山市扶贫办 赵志苍 电话:0875-216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