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645-5-/2019-0813002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乡村振兴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19-08-13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挪穷窝”摆脱贫困 “拔穷根”安居乐业

“挪穷窝”摆脱贫困 “拔穷根”安居乐业

昌宁县勐统镇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一号民生工程,从“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入手,尽锐出战,以过硬的政治担当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问题,让困难群众“移出”了新生活、“点亮”了新希望,走出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新路子。

硬举措好作风,夯实搬迁基础

镇村干部积极克服困难,主动担当责任,从强化领导入手,从落实责任着力,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办,当群众的主心骨,给群众吃定心丸;突出干部、群众两个主体,通过持续开展教育培训和政策暖心行动,全面提升各级干部政策宣传的精准度和贫困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在全镇营造“要我搬迁变为我要搬迁”的浓厚氛围。从宣传发动、入户摸底,到征地协商、地质勘查,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2015年11月,长山村陀螺坪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奠基,2016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12月全部完工入住。陀螺坪安置点的建成,让贫困群众看到了希望,在全镇掀起易地扶贫搬迁搬迁热潮。全镇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按期完成搬迁任务,入住率达100%,实现了应搬尽搬,率先在全县完成搬迁任务。

讲特色优布局,打造一村一品

按照“能城不村、能大不小、能平不坡、能多层不独院”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思路,在选址上充分考虑集镇规划、交通优势、资源利用等因素,把安置点按照集镇建设标准进行高起点规划,电力线路、网络线、自来水管规范架设,合理布局农产品交易场所和村卫生室、篮球场、农家书屋等文体设施,并因地制宜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工程。

控成本把质量,实现安居梦想

用足用活搬迁政策,主动承接好中央、省、市易地搬迁专项资金,有效整合地质灾害点迁建、扶贫补助、农发行扶贫贷款资金,确保易地搬迁建设资金充足。在房屋设计上,按照“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原则,周密考虑群众生活需求,充分征求群众意见,设计砖木、砖混两种户型,统一实行“打二建一”,做到“小户型、全功能”,为群众脱贫致富后改善住房条件留足空间,确保群众最大程度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惠。在房屋建设上,坚持质量、效益和安全的高度统一,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由搬迁户组成7人联建理事会,实施统规联建,做实质量监督、矛盾调解、工组洽谈等工作,将建房工程统一打包给同一施工组承建,每平方米节约建房成本116元,让搬迁户放心、安心,确保项目工程万无一失。

稳得住能致富,摘掉贫困帽子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为解决搬迁户的后顾之忧,让贫困群众未来生计有着落,持续增收有门路。勐统镇突出“长短结合”的产业帮扶理念,科学规划配套产业发展,增强自我“造血”能力。一是发展“近期产业”作保障。重点发展蚕桑、香料烟产业,2016年发展蚕桑和香料烟共15000亩,人均年增收2100元,2017年新植蚕桑和香料烟共16000亩,人均增收2340元,2018年新植蚕桑和香料烟共16300亩、增收2400元。二是发展“中期产业”促增收。重点发展商品率较高的畜牧业,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发放能繁母猪1000余头,成立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入社建档立卡贫困户268户,养殖肉黄牛879头,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三是发展“远期产业”带致富。重点发展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澳洲坚果产业,新植澳洲坚果6878亩,5年后预计人均年增收2500元以上。(保山市扶贫办 孙瑞鸿 0875—216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