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施甸:扶贫车间助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
保山市施甸县以促进全县3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5131户贫困户、21939人贫困人口(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12317人)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因地制宜、扶企带贫、务求实效”的原则,采取“企业+车间(工厂)+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及各乡镇适宜区域建设了7个就业扶贫车间(工厂),促进全县“无法离乡、无业可扶、难以脱贫”的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并通过就业实现稳定增收、顺利脱贫。
一是加强调研,增强服务的针对性。由县人社局牵头,积极协调乡镇和有关部门配合企业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全面掌握贫困劳动力近年来的就业需求和现状,针对贫困劳动力既要照顾家庭、又要接送孩子、以及年龄偏大等无法外出就业实际需求,引导企业积极提供就业门槛低、技术要求低、工时灵活的就业岗位,帮助解决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困难。
二是创新方式,增强就业的积极性。结合贫困劳动力分布实际和就业需求,引导劳动用工密集型企业切实把车间建到贫困劳动力的家门口,实现就业需求在哪里,扶贫车间就建到哪里,有力解决留守妇女、照顾家庭的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问题。同时,对贫困劳动力实行“一对一”岗前培训,工资实行计件方式,每天工资维持在50-70元。
三是政策激励,增强吸纳的主动性。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一是用工扶持。每吸纳1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给予1000元一次性奖补,最高不超过5万元,激励企业吸纳使用贫困劳动力。二是培训扶持。企业对吸纳进入扶贫车间(工厂)的技术骨干进行岗前培训,并稳定就业2个月以上的,对企业给予1000元/人的培训补贴。三是稳岗扶持。对扶贫车间吸纳的劳动力,每人每天给予补助20元,补助时限为2个月,不足一个月不发放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