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645-5-/2019-1025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乡村振兴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19-10-25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严要求 厚关爱 扶贫路上练铁军

严要求 厚关爱 扶贫路上练铁军

——保山市昌宁县加强扶贫工作队培养管理工作纪实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昌宁县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注重为驻村工作队发挥作用搭建成长平台、营造良好氛围、优化工作环境,不断提升激励保障水平,着力激发驻村工作队员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的决心和热情。

强调能力,选优派强保精准。昌宁县把选好派对驻村工作队员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重点从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工作作风实、懂扶贫会帮扶的干部中优先选派科级干部、副科级后备干部或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坚持因村精准选派,把熟悉党群工作的干部派到基层组织涣散、战斗力不强的村,把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派到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脆弱的村,把熟悉社会工作的干部派到矛盾纠纷突出、社会发育滞后的村,充分发挥派出单位和驻村干部自身优势,帮助贫困村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全县向42个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42支255人;2017年向42个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42支255人,向12个非贫困村选派工作队12支25人;2018年向全县124个村(社区)选派工作队62支318人。2019年,昌宁县脱贫摘帽县后,为了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效,按照未脱贫出列的深度贫困村选派5人、已脱贫出列的村选派3人的原则,再次选派驻村工作队62支228人。同时,县委综合考虑派出单位、干部职级、能力素质等因素,从在岗的62名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中择优选拔13名干部,任命为乡镇工作队长,负责所在乡镇驻村工作队管理,确保工作能够扎实有力开展。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员任职期间职务、工资待遇不变,派驻单位作为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坚强后盾,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全力支持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通过定期听取汇报,帮助解决问题,形成各级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吃住在村,工作要求不松软。为切实保证驻村工作队员能够真实驻村,全身心投入到驻村工作中,昌宁县委专门成立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队管理工作调度会,研究部署工作队员住村管理问题,明确要求把工作队员吃住在村、全脱产工作在村作为一条铁的纪律,严格落实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还要求工作队员作出住村公开承诺,并在村务公开栏和村内醒目位置张贴承诺书,通过公开承诺亮身份,不断激发工作队员的干事热情和责任意识。为了推动形成工作队员住村的全方位监督,坚持走群众路线,全面落实云南省驻村工作队员的“八必须、八严禁”工作制度,昌宁县还要求工作队员到岗后,严格按照职责任务开展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全过程,认真记好《脱贫攻坚工作日志》。按照“谁派出、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对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的日常管理、诫勉谈话、组织调整和召回等方面的工作。制定驻村考勤、教育培训、工作例会和廉洁自律等八项工作制度,并将所有党员都将组织关系转到所驻村、社区,加入一个支部,认真参加支部生活,协助指导好各支部“三会一课”等工作,坚持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要求每位工作队员每年要进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召开群众会80场以上,走访所驻村100%的农户,让所驻村90%以上群众认识每一位工作队员,要求每一个工作队员主动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项目库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中。为完成这项目标任务,驻村队员们严格遵守工作队员住村管理制度,做好各项帮扶工作,坚持吃住在村,每月住村20天以上,真正用驻村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做好保障,人到心到深扎根。虽然驻村工作队员早已抱着艰苦奋战的决心和信心,但是只有工作队员住得舒适、吃得习惯,才能更好地投身到扶贫工作中。为使工作队员能扎根基层安心工作,昌宁县各乡镇、村(社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住宿条件和生活环境,为工作队员提供办公设备和办公场所,确保工作队员真正能住下、住得下。同时不断加大对工作队员关怀关爱力度,为全县所有驻村工作队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给县级派出工作队员按照每月实际驻村天数,给予每人每天50元的生活补助和通信补贴。省级为所派出工作队员安排2万元的工作经费;市级为所派出工作队员安排1万元的工作经费;县级各派出单位每年为所派出工作队员安排0.5万元的工作经费。各级派出单位每年都组织派出队员开展1次体检。同时建立县总队长、副总队长与乡镇队长、村队长谈心谈话,村队长与队员之间谈心谈话,乡镇党委副书记、乡镇队长与村队长谈心谈话,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与村队长、队员谈心谈话制度,通过谈心谈话及时了解队员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达到“消除疑虑、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目的。为缓解工作队员心理压力和负担,从2018年起,县驻村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聘请专家为工作队员开展心理调适系列讲座,让驻村工作队每一个队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

强化学习,增强本领担使命。驻村工作队员不想干、不愿做的现象比较少,关键是要解决不会做、不能做的问题。昌宁县注重抓好工作队员业务培训,做到既给压力,更给方法。每年驻村工作队员选派调整后,县级都组织全体工作队员开展集中专题培训,围绕工作队员职责,针对落实扶贫政策、农村基层党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业务知识,对选派的工作队员进行全覆盖业务培训,让工作队员全面准确掌握脱贫攻坚政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升驻村扶贫工作技能,还通过组织现场观摩、老工作队员经验介绍等方式,增强培训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工作队员履职能力和脱贫攻坚本领,提高对住村工作认识,增强驻村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托新媒体平台,将中央及省市县精准脱贫政策措施通过微信群发送到每个队员进行学习,将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法高度浓缩提炼后以微信形式发送到各工作队员,让队员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同时要求工作队长利用每周例会时间,组织队员集中开展学习。同时,要求工作队员按照全县脱贫攻坚阶段工作要点、目标要求和各级扶贫政策措施开展自学,做到以学增智、以学促干、以学提效。

严格纪律,严实考核强激励。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在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上,昌宁县多措施并举,切实做到严实兼备,建立驻村工作队档案,明确驻村工作队的主要职责,制定考勤请假、工作报告、工作清单等管理制度,细化了挂牌上岗、APP签到等具体要求,并通过不定期的暗访督查、谈心谈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让驻村干部“驻村”更“助村”。严格执行对驻村工作队员开展季度考核评价的工作制度,坚持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效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按民主测评和量化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全面考核工作队员德、能、勤、绩、廉各方面表现。考核结果与评优选先和表彰奖励挂钩、与干部选用和监督管理挂钩、与干部基层工作经历挂钩,县乡两级党委根据干部考核评价情况和工作推进需要,适时对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开展表彰奖励。同时,根据考核结果对全县前十位和末五位队员并进行全县通报,由县总队召集末位队员开展提醒谈话,并根据季度考核发现的情况,对部分因身体等原因不能正常履职的工作队员及时调整更换。

2016年以来,昌宁县的驻村工作队员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牢记使命,扎根基层,团结带领当地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个中心任务,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用实在的成绩,让村民得到了十足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练就了一支能战斗、会战斗的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