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山市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从盘活资产、用活资金、谋活资源、激活动能等方面入手,多维度探索出一条之有效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推动全市农村集体经济迈上新台阶。2019年,全市95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从2011年的3376.4万元增长至1.26亿元。
一、盘活“资源库”,夯实增收“实力”。
一是用好用活现有资产资源。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形式交付农民或企业进行开发利用,以此盘活集体资产资源,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隆阳区板桥镇板桥社区整合辖区范围内的公房、晒场、山林等集体资源,以及在符合规划的集体土地上投资建设商铺,实行对外承包增加收入,201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3.31万元。龙陵县龙山镇龙山社区依托“城市建设土地征收后以5%返还预留地”的政策,将24亩预留用地建盖龙都综合市场和5幢商住用房,综合市场产权、经营权、收益权均归社区所有,201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3.65万元。二是整合力量开发优势资产资源。按照异地发展、异地入股的思路,采取以乡镇为单位整合资源资产、投入扶持资金、按比例分红等多种形式,有效破解无资源、无资产、无资金的“三无”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难题。腾冲市腾越镇依托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由镇财政出资,直接为城郊结合部的10个村(社区)每村购置10~15亩土地,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各村(社区)通过把土地出租给客商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发展农家乐等,每个村(社区)每年实现6万元至60万元不等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腾冲市固东镇充分发挥火山石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石材加工片区统一规划81亩土地,为全镇9个村(社区)分别建设1个石材加工经营点,由各村(社区)自主对外承包,每个村(社区)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
二、本着“互惠性”,形成增收“合力”。
一是股份合作经营。有效利用闲散资源、项目资金,由村党组织牵头入股农民合作社、农村种养大户和辖区内农业企业,开展股份合作经营,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和资源资产资金滚动式升值,在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同时提高集体经济收益。施甸县姚关镇山邑社区通过入股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康汇食品公司,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农户+企业”的方式,规模化发展莲藕、鱼、小龙虾等产业,201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1.6万元。龙陵县龙新乡黑山村依托辖区内黄龙玉矿产资源,以黄龙玉矿产资源入股分红的方式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19年村集体经济实现黄龙玉矿山收益分红40万元。二是村企联手实现共赢。实行强村带弱村、村企联手共建等多种形式,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与其他经济主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发挥各自优势实行多元化经营,推动公共资源服务管理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互融共贏。腾冲市采取“异地置业+抱团”发展方式,整合16个资源、资金相对薄弱的村(社区)集体项目资金800万元,投资建设腾冲市委党校、腾冲干部教育培训学院二号学员楼建设项目,投资资金占总投资比例的11.46%,明确16个村享有二号学员楼不动产权,头3年投资收益率按7%结算,以后每3年增加0.5%,上限为10%。三是管理转为服务实现增收。围绕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目标,把管理变为服务,把服务变为集体增收。隆阳区树立“靠街吃街、以街养街”的理念,在辛街乡探索成立丙辛居民公共服务管理专业合作社,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合作管理+群众监督”模式,坚持“谁服务、谁收钱,服务谁、谁出钱”原则,把集镇管理纳入公共服务范畴,201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7.15万元。
三、走出“创新路”,注入增收“活力”。
一是把行政行为变市场行为。通过盘活水利灌溉、道路设施、仓库场地等不动产资源,村党组织以农村物业的形式进行管理,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昌宁县漭水镇明德村按照农村公共资源社会化运营管理的思路,注资成立明德村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下设集镇管理服务协会、集镇用水协会、道路管护协会,收取街道摊位费、垃圾清运费、停车费和水费、水表管理费等,201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3万元。龙陵县腊勐镇大垭口村结合松山抗战主战场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合理规划220个经营摊位,每个摊位按照面积大小收取管理费,并对新建的26间商铺实行统一经营权管理,每个商铺每月收取租金420元,201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二是紧盯市场需求实现增收。通过探索创办新型市场经济主体,村党组织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加工、流通、仓储、劳务等有偿服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龙陵县镇安镇镇安社区成立龙陵县洁安公共服务管理合作社,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党员+农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位一体模式,整合资源力量开展有偿服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隆阳区芒宽乡敢顶村充分挖掘怒江“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奇石文化,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工作,开创“敢顶奇石”微店,采取“村党总支+经销商+石农”三方合作的方式经营,村党总支收取每个奇石交易额的5%作为服务费,201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
四、打好“特色牌”,激发增收“张力”。
一是依托特色资源。依托当地旅游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挖掘服务潜能,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创收。腾冲市固东镇江东村依托银杏资源优势,由腾冲市盛源旅游文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固东同德集镇开发服务中心、江东村民委员会三方注资1000万元,成立腾冲四季江东景区开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权配比4:3:3分配乡村旅游收益,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0.64万元。腾冲市和顺镇水碓村依托和顺旅游景区资源优势,采取项目资金、流转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参股经营新成立的腾冲和顺水碓观光农业专业合作社,着力打造“乘竹伐、采莲子、捡鸭蛋、赏风景”的现代农业休闲示范园,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二是发展特色产业。依托本地特色产业优势,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由村党组织与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共同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增收”。腾冲市明光镇自治社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创建乌龙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由总支书记兼任,带领群众种植乌龙茶1万余亩,覆盖11个村民小组600余农户,企业每收购1公斤茶叶给合作社0.5元服务费,2019年茶农实现收入1500万元,合作社创收67.4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收入30万元。昌宁县湾甸乡上甸村采取以有偿服务和原有公共基础设施入股的方式,引进昌宁兴元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小湾移民安置的山坡地发展柠檬产业,企业每年分红2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