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645-5-/2022-0801010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乡村振兴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22-06-27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定点帮扶工作信息(第18期)

保山市定点帮扶工作信息

第18期

保山市“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2年6月22日

本期要目:

·腾冲市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助推农民增收

·市广电局开展“入户大走访 效能大转变”活动

·昌宁县田园镇魔芋兴业拓宽致富路

·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送“鸡苗” 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工作动态】

腾冲市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助推农民增收

坚持规划引领。对旅游产品、业态设施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谋划。如腾冲银杏村围绕打造“中国银杏第一村”的目标,聘请优秀团队就银杏小镇的保护与开发进行规划设计,合理布局银杏小巷、时光隧道、悬崖酒店等业态设施,建成后,年均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被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并获评为省级特色小镇,全村发展了农家乐、乡村民宿120户,1000多人直接从事旅游服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00多元。

坚持典型引路。经过多年的发展,腾冲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以侨乡文化为主题的和顺,引进云南柏联集团进行整体保护、提升打造和运营管理,带动全镇农民参与发展,现有餐馆168户、民宿客栈386户,床位5000多个,70%以上的农户参与到旅游开发中;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司莫拉佤族村,大力挖掘传承佤族文化,成为了全省佤族依托旅游脱贫致富的重要展示窗口;以腾越文化为主题的董官村,发展特色风味美食、土特产销售等产业,全村有餐馆、咖啡馆、酒吧等休闲场所30余家,成为了城市周边重要的休闲聚集地;以装置艺术创新为主题的帕连傣族古寨,借助艺术表现形成乡村网红打卡点,新开办了农家乐10余家,特色小吃摊点40余个,2022年“五一”期间,受疫情影响仍日均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

坚持思路创新。根据不同的乡村发展需求,探索出多种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如固东小甸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全村92户村民以集资入股方式筹措资金,企业投入57万盆多肉植物打造核心景观,目前该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提升改造温泉泡池15个,开办农家乐6家,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乡村旅游。同时,腾冲将旅游服务设施与其他乡村基础设施进行整合,如利用村民活动场所改造游客服务中心,利用农村公共厕所改造旅游厕所,既节约了建设资金,也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满足了游客与本地村民的双重需求,腾冲市2021年在各乡镇新建旅游停车场16个、旅游厕所12座。

坚持文化振兴。腾冲通过传承展示乡村文化、举办文化节庆活动等多种方式,激励农民自发参与文化保护与传承,真正做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如:固东荥阳村的纸伞、刘家寨的皮影、界头新庄的抄纸、北海富裕村的竹编、和顺的藤编等成为了吸引游客体验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产品。荷花镇的坝派、甘蔗寨就通过展示民族文化、乡村习俗成功创建成3A、2A级旅游景区,并利用民族特色美食吸引了大批的游客。界头镇依托15万亩油菜花海,举办各种赛事活动,带动当地餐饮、客运、家庭旅馆从业人员3200多人,从业人员年人均收入近2万元。

目前,腾冲市农家乐、民宿、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1100多个,从业人数3万余人。2021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433.9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1.2亿元。

(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稿)

【经验交流】

市广电局开展“入户大走访 效能大转变”活动

6月16日,保山市广播电视局结合“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深入挂联村龙陵县碧寨乡天宁社区开展“杨善洲精神”主题宣讲活动,并就村级规范化建设召开民情恳谈会。

讲桌台上谈作风。市广电局结合“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效能建设,争做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主题实践活动,以“传承善洲精神,感悟初心使命”为主题与大家一起互动交流。要求天宁社区全体党员干部要培养绝对忠诚的政治自觉,做到一心信党、一心为党、一心护党、一心随党。自觉弘扬杨善洲老书记的“拼劲”、抓工作的“韧劲”以及对群众的“亲劲”,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百姓桌上谈民情。通过召开民情恳谈会,以关注民生、关注矛盾纠纷、关注基层组织建设、关注群众生产生活热点和难点为主要内容,认真听取社区总支书记关于当前社区阵地现状、存在困难,并与社区“两委”及村民小组代表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恳谈,广泛听取意见与建议,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融洽党群鱼水之情,提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社区各项事业更好发展。

现场办公谈发展。调研组与社区“两委”一同查看了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生活保障区、村情展室、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点(田头村民小组)等场所,要求天宁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加快村级规范化建设,让基层堡垒更坚实、农村工作更高效、干群关系更和谐,让国家惠民政策更公平的惠及社区群众。

百姓家中谈生活。局机关干部职工深入挂钩户家中开展“聊家常、访民情”走访活动,紧紧围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深入挂钩户开展返贫风险排查,对查找出的问题,及时反馈村委会协商解决;围绕人居环境提升、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开展政策宣讲,教育引导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实现村容村貌大转变。

(市广电局 供稿)

【产业发展】

昌宁县田园镇魔芋兴业拓宽致富路

近年来,田园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气候条件优越、早晚温差大、病虫害发生率低等优点,做优、做强魔芋产业。田园镇采用“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引进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农户无偿提供优质的珠芽魔芋和白魔芋二代魔芋种,并提供技术指导,农户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对珠芽魔芋和白魔芋实施标准化高效种植,并由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统一组织辖区内所有的种植户集体采挖,进行保底回收。

田园镇农业中心通过前期的收集种植户资料,然后和公司签订合同,由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种子,并进行发放,到达仁社区召开现场种植培训会,就魔芋栽培环境与地块选择、种芋选择与消毒,种植的密度、时间、方法、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魔芋收挖、储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培训,并免费发放相关魔芋种植技术材料,让群众更进一步了解到如何来种,如何种的好。

田园镇目前已有6个社区、31个村民小组、78户农户开始种植魔芋,共计种植面积达161.5亩,预计产量323吨,保底收入50余万元。

(昌宁县联席办 供稿)

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送“鸡苗” 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施甸县仁和镇交邑村驻村工作队为了让群众增收致富,早日走上小康路,结合当地实际和群众意愿,通过保山红十字会和保山慈善协会协调云南华人科技公司,给予村民捐助了4000只肉鸡进行自主养殖。

项目入驻交邑村后,为提升养殖户养殖技术,6月15日,邀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到村委会为33户农户开展了肉鸡科学养殖培训。培训会上,农业技术人员从养鸡业发展现状,养殖品种、养殖方式与养殖场地的选择,肉鸡各成长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疫病防控技术等4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培训。整个培训过程“干货”满满,现场气氛热烈,农户热情高涨,引起养殖户很多的思考,主动提出养殖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难题,农技人员都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养殖户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对未来肉鸡科学养殖信心满满。架杆小组村民段世李说:“感谢村里对我的信任,让我争取到了380只鸡苗,我虽然原来没有养殖过鸡,但是通过听了技术人员的讲解,我还是很有信心,我将下定决心把它养好,以此来回报驻村工作队的一片苦心!”。交邑山小组村民段文华也信心满满地说:“我刚听说有这个养殖项目,就将圈舍、防蚊网、保温灯等设施都准备好了,我原来养过鸭子,我琢磨着养殖鸭和鸡的技术要求大同小异,我也有信心把它养好!”。

培训结束后,技术员问驻村工作队为什么会想到给交邑村争取肉鸡养殖项目时,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笑着说:“这是群众的意愿,既然驻村,就得实实在在办几件实事,我们也仅仅是做了件力所能及该做的事情而已。”

(施甸县驻村办 供稿)

报: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市政府副市长。

发:各园区管委会,市级和驻保单位(部门),各县(市、区)

乡村振兴局、联席办(驻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