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定点帮扶工作信息
第20期
保山市“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2年7月5日
助民增收,我们这样做
近年,保山市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这一核心任务,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因人因户制定增收帮扶措施,有效促进全市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快速增收,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全市驻村工作队员这样做。
隆阳区水寨乡太元村坚持抓产业促增收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产业,投入资金806万,建设11联440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圈舍(含母猪繁育室8间),预计年出栏生猪可达6000余头;种植核桃2138亩,年收入约120万元,建设核桃风干加工厂1个,不仅解决了核桃销售问题,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促进农户增收;种植樱桃约200亩,通过制作小视频,在媒体助农平台刊发,拓宽了樱桃销售渠道;引进万寿菊项目在易地搬迁安置区周边整合闲置土地120亩以100元/亩均价租与农户进行小规模试种,与企业签订不低于4000元/亩的最低收购合同价,拓展搬迁群众增收渠道。筑巢引凤发展特色产业,充分依托本地林业资源优势,发展优势木材加工业,石头山木材加工厂年产值约100万元,2021年共吸收周边群众累计务工47人,群众工资收入共91.26万。坚持稳定就业促增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保障,扎实推进就业保障工作,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通过掌握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培训意愿、就业意愿等信息,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台账,坚持一户一策,做到帮扶精准有效。2021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养殖培训、核桃嫁接、家政服务等劳动技能培训4场次、覆盖275人;组织群众参加招聘会3场次,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5人;鼓励和引导部分农户就近就便务工就业287人,省外务工人员100余人,设置公益性岗位21个。通过劳务输出、供岗位、办培训等多种举措,切实抓好稳岗就业各项工作,有力实现易地搬迁群众稳就业促增收的良好局面。
施甸县甸阳镇菖蒲塘村,主动引进养殖专业大户,积极为驻村企业当好“服务员”“勤务员”,今年以来,已经开展了就业技能技术培训班5期1155人次、开展了“小课堂”学习活动13期1450人次,并建立“土专家田秀才”库1个11人,实现了“输血”向“造血”的转变,目前共种植烤烟1200亩、辣椒800亩、花椒1630亩,发展黄梨700亩、梅子2617亩,存栏肉牛760多头、羊970多头、猪4500多头。在确保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的同时,菖蒲塘村盘活存量、挖掘潜力,多措并举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建成村生猪集中养殖小区一个、创办“施甸县康旺养殖专业合作社”,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建成了一个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实现摊位出租租金9万元。加上冷链物流、果蔬烘烤、土地流转等项目产生的收益,今年预计村集体收入40万元,比上年增收20余万元。
腾冲市芒棒镇赵营社区,队员们凝聚发展力量,当好产业振兴“助力人”,协助社区大力鼓励产业发展,通过火塘会、田埂会、院坝会以及村组会议等形式,开展猪牛羊及禽类养殖、林草种植和就业技能等培训,共宣传培训147人次,专业集中培训2期39人。五合乡官田村,队员们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举办“茶叶加工技术培训班”“中式烹调师培训班”2期,合计培训群众78名,一名参加过茶叶加工技术培训的群众说:“通过茶叶加工培训,今年做出来的茶叶质量很不错,口感和颜色都很好,拿到街上去卖价格都比去年的每斤高出来1—2块钱”,另一名参加中式烹调师培训的村民说:“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劳务公司的推荐,现在餐馆工作,月工资差不多有5000多元”。荷花镇的坝派、甘蔗寨,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通过展示民族文化、乡村习俗,成功创建成3A、2A级旅游景区,并利用民族特色美食吸引了大批的游客。界头镇依托15万亩油菜花海,举办各种赛事活动,带动当地餐饮、客运、家庭旅馆从业人员3200多人,从业人员年人均收入近2万元。
龙陵县勐糯镇丛岗村,强化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的“魂”,严格按照“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定位,扎实推进党总支的各项工作。重点防贫监测,筑牢乡村振兴的“底”,加强日常走访慰问,因户制宜,及时建立详细监测台账,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提高产业带动,强健乡村振兴的“体”,落实好就业、教育、健康、生态、残疾、综合保障等帮扶政策,确保项目、资金落实到人,积极协调农业技术部门,开展种植养殖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为农民增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目前,丛岗村无筋豆种植102户392亩、砂糖橘种植94户336亩、胡峰养殖72户310巢、甘蔗上季种植48户9430吨、香料烟上季种植35户324担;盘活资产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建设1250平方米公众游泳池一个,200平方米儿童游乐池一个,新建娱乐广场700.5平方米,景观水池2座,每年实现租赁收入15万元;强化抱团发展,“输血”“造血”并举,采取“党总支+合作社”模式,与其余5个村(社区)筹措资金150万元建设石斛基地基础设施,与龙陵县金坝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以上。
昌宁县鸡飞镇邑等村,队员们抓住易地搬迁对象这个关键。在小坡头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盘活周围闲置的土地资源,打造“壹元微菜园”耕作场地,以1平方米/1元/年的租金承租给村民。村民们将小小的“微菜园”经营得红红火火,四季瓜果不断,住户增收不停;村民邻里之间互相交换蔬菜,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更让村民留得安心、住得安稳,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县(市、区)驻村办 供稿)
报: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市政府副市长。
发:各园区管委会,市级和驻保单位(部门),各县(市、区)
乡村振兴局、联席办(驻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