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办理情况

“生态为民”行动丨靶向定位理“病症”,精准“施药”助企纾困解难题

发布日期:2025-09-01 16:29     来源:      点击量:

7月6日,经过为期8个月的集中整治,保山市第三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环保整改项目顺利完成,并通过环保验收,滇西地区污泥处置“全流程密闭+智能化除臭”示范项目实现“零”突破,成为保山市生态环境局隆阳分局帮扶企业破解环境治理难题的典型案例。

溯源:民生工程遭遇“邻避效应”

保山市中心城区第三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4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厂1座,包括污水处理和污泥好氧发酵处理工程;配套管网10.17千米;配套3万立方米/日污水提升泵站1座。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改良AAO生化处理+高效沉淀+滤布滤池+次氯酸钠消毒”的深度处理工艺,设计出水水质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污泥处理工艺采用“叠螺机脱水+高温好氧发酵”技术,近期设计规模40吨/日(含水率80%),远期设计规模80吨/日(含水率80%),污泥经好氧发酵后用于矿山修复或园林绿化用土。项目于2019年8月开工建设,先后于2021年6月22日完成东河截污干管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于2021年8月30日建成投入试运行;由于好氧发酵车间未完工,经保山市生态环境局同意进行分批验收,2022年10月14日完成了污水处理厂的环保验收;2023年1月10日完成在线监测验收;2023年2月24日完成竣工验收。

该项目作为保山市重点民生工程,自2023年5月调试运行以来,因污泥含水率控制不稳定、辅料配比不当等问题,导致臭气扰民问题突出。尽管初期通过工艺调整有所改善,但随着处理量提升,问题再度反弹,周边居民投诉不断。对此,保山市生态环境局隆阳分局高度重视,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大气、水和执法相关责任股室负责人为专班,下设办公室在执法大队,聚力解决第三污水处理厂异味扰民问题。

会诊:科学制定治理整改“良方”

2024年10月,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稽查组、保山市生态环境局联动配合现场“把脉会诊”,指出臭气收集处理系统存在设计缺陷。随即向保山中心城区第三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方保山瑞源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下发责令停业整治通知书,要求未整改完成前,停止污泥好氧发酵间的调试运行。同时协调指导保山瑞源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组建由生态环境部门、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组成的“三合一”整改专班,量身定制整改方案。一是进行系统施治。公司投入800万元,打造“无臭车间”,对治污设施“病症”全方位改造;二是实施密闭改造。对辅料仓、污泥仓、成品仓进行密闭改造,实现“全封闭”管理;三是建立“全过程”监控。新增1套生物除臭设备、2套尾气处理装置,升级“三重防护”除臭系统,实现全天候、全过程监控。

蜕变:从“投诉大户”到“环保示范企业”

整改后监测数据显示,第三污水处理厂臭气最大排放浓度为1737(无量纲),较整改前下降50%。2025年5月项目通过环保验收,7月1日完成备案,成为滇西地区首个实现污泥处置“全流程密闭+智能化除臭”的示范项目。通过整改,稳妥处置了群众反映企业突出的环境问题,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升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还周边居民一个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切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山市生态环境局隆阳分局通过压实企业治污防污主体责任,探索出“技术帮扶+资金支持+公众参与”,破解企业治污难题整改模式。该案例充分证明环保监管不是简单“亮红牌”,而是要通过“诊断式检查+保姆式服务”,用心、用情、合力帮助企业找准找实环境治理与生产效益的平衡点,助力更多企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