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扶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
干部帮户”长效机制扎实开展“转作风
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
工作实施方案
(保办发〔2015〕42号 2015年8月 20日印发)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扶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长效机制扎实开展“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的通知》(云办通〔2015〕38号)和省委组织部《关于印发〈云南省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保山市实际,市委、市政府决定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市扶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以下简称“挂包帮”),扎实开展“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以下简称“转走访”),组织各级机关、单位,各级领导、干部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到村到户精准扶贫,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建立健全“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实行市、县区、乡镇三级干部整体联动,建立健全全市扶贫攻坚“挂包帮”工作长效机制
通过三级联动,组织干部职工挂5个县区,包 23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20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帮扶 8.16万贫困户、27.11万贫困人口,在 5个县区都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扶贫开发工作领导挂联的基础上,确保每个贫困乡镇、每个贫困村都有领导和部门(单位)挂包,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扶贫工作队,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一)市级领导联县挂乡包村帮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分别挂联 1个县区,并在所挂联县区中挂包 1个贫困乡镇、1个贫困村,结对帮扶不少于 2户贫困户;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各挂包 1个贫困乡镇、1个贫困村,结对帮扶不少于 2户贫困户;市级党员领导“挂联包帮”联系点所在乡镇同时作为该领导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中央、省属驻保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县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挂包 1个贫困村,结对帮扶不少于 2户贫困户。
(二)单位和部门包村。市、县区、园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及中央、省属驻保单位、驻保部队各挂包 1个贫困村,确保对贫困村的挂包全覆盖。
(三)干部职工帮户。市、县区、园区、乡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及中央、省属驻保单位的干部职工,要在本部门(单位)所挂包的村内确定帮扶对象,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或“支部帮”等形式,结对帮扶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对贫困户的帮扶全覆盖。
(四)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整合包村部门(单位)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帮户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等帮扶力量,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派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扶贫工作队,都有第一书记,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措施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加大驻村人员选派力度,充实工作力量。驻村扶贫工作队由县区委组织部、县区扶贫部门和所在乡镇党委负责日常管理。
二、扎实开展“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
在建立落实“挂包帮”长效机制基础上,全市统一组织开展“转走访”工作。
(一)参加“转走访”的干部。市、县区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市、县区、园区、乡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及中央、省属驻保单位领导干部职工,村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村支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
(二)“转走访”的对象。对建档立卡的 23个贫困乡镇、207个贫困村和 8.16万贫困户、27.11万贫困人口,实现走访全覆盖。
(三)“转走访”的主要任务
1.进村入户开展调查。各级干部要深入挂钩点,走访贫困村贫困户,认真填写《保山市贫困村访谈问卷》和《保山市贫困户访谈问卷》,做好走访记录,掌握贫困状况。
2.完善建档立卡资料。认真核对贫困村贫困户信息,全面摸清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准确掌握致贫原因和实际需要,细化完善建档立卡资料和精准扶贫信息动态管理。
3.宣传扶贫相关政策。广泛宣传各级支农惠农强农和扶贫开发政策,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摆脱意识贫困和思路贫困,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4.研究制定帮扶措施。根据走访了解的情况,协同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发展计划。同时,各包村部门(单位)要制定本部门(单位)到村到户帮扶方案,落实各项帮扶措施,推动帮扶项目落地。要跟踪了解挂包点帮扶项目实施情况和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变化情况,调整完善帮扶措施,研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确保帮扶工作见实效。
5.收集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广泛开展民情恳谈,接待群众来访,听取群众意见,记录民情日记,撰写民情报告,了解所包村发展状况,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工作建议。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加强教育疏导,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6.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指导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按照“一个规划管统筹、一个方案作保障、一个班子抓落实、一个奖惩促成效”的要求,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切实抓好扶贫开发与基层党组织在体系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资源优化、服务建设、增收致富、服务群众等7个方面的“双推进”。持续推进“一教育五行动”,着力抓实村组活动场所建设、构建为民服务体系、以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为主要形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乡村组三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选派机关后备干部和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工作、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等重点工作,选优配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培养壮大党员致富带头人队伍,加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把贫困乡镇、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认真组织及时实施“挂包帮”“转走访”工作
(一)时间安排。从 2015年开始全面组织开展“挂包帮”和“转走访”工作,2015年 8月底前完成“挂包帮”组织机构设置、方案制定等工作,10月底前完成第 1次“转走访”任务,以后每年不少于 1次回访,使“挂包帮”和“转走访”工作常态化。
(二)确定挂包点和帮扶结对户。市、县区、园区分别建立“挂包帮”和“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由市联席会议办公室确定市级领导、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央、省属驻保单位、驻保部队的挂联县区、园区、乡镇、村。207个贫困村中,市级部门(单位)已挂包以外的贫困村、以及非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县区、园区统筹安排挂包领导、挂包部门(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各县区、园区、乡镇、村要主动与挂包的领导和部门(单位)沟通联系,做好相关衔接工作。省级领导、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央驻滇单位的“挂包帮”对象名单,由各县区于2015年8月31日前直接报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和省扶贫办,并同时报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市扶贫办备案。市、县区级领导和市、县区、园区、乡镇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央、省属驻保单位、驻保
部队的“挂包帮”对象名单,由各县区、各园区于2015年8月25日前汇总后,报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市扶贫办。全市的“挂包帮”对象名单由市汇总后,于2015年8月31日前报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和省扶贫办备案。
(三)领导带头开展“转走访”。市级领导要率先带头深入挂包村,进村入户开展遍访。各级各部门(单位)领导和干部职工要抽出时间和精力,深入挂包村入户走访,面对面了解情况。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在2015年8月份启动“转走访”工作,2015年10月底前完成第一轮走访,并将走访工作情况报同级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情况收集汇总后,向同级党委政府和上级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
(四)细化遍访操作办法。市扶贫办已初步制定具体的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操作办法,明确了遍访工作方式、流程、纪律,要运用好遍访成果,完善扶贫数据库。遍访中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和问题,由县区收集汇总并逐级报送上级联席会议办公室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五)强化工作考核。各级各部门(单位)于每年12月底前将开展“挂包帮”和“转走访”工作总结报同级联席会议办公室。“挂包帮”和“转走访”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部门(单位)和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切实加强对“挂包帮”和“转走访”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把“挂包帮”和“转走访”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与“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大讨论活动、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合力推进,坚决防止走过场和流于形式。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是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既要研究部署本部门的相关工作,又要亲自抓点示范。市委、市政府建立“挂包帮”和“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委政研室(市委农办),负责会同相关部门安排市级挂钩联系县区、园区、乡镇、村的工作,督促各县区、园区、各部门(单位)落实相关任务。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市国资委要根据部门职责,统筹推进市直部门(单位)和中央、省属驻保单位、学校、医院、市属国有企业相关工作。各县区、各园区也要成立联席会议,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落实“挂包帮”和“转走访”工作。各级各部门领导变动后,所挂联县区、挂包乡镇、村和所帮扶的贫困户,由新任领导负责。
(二)强化督促检查。各级党委、政府督查部门要把“挂包帮”和“转走访”工作纳入督查范围,加强督促检查,各级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开展经常性督查指导。对“挂空名”、走过场、流于形式或工作成效不明显的部门(单位)及相关人员要进行通报,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
(三)严明工作纪律。各级领导干部在“挂包帮”和“转走访”工作中,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轻车简从,真心扶贫,不得增加基层和农户负担,自觉维护党委、政府和干部形象。
(四)营造浓厚氛围。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挂包帮”和“转走访”工作的重要意义、措施办法、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挖掘提炼和总结推广,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