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15-3-/2020-012201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财政局
  • 公开目录
  • 政府预算
  • 发布日期
  • 2020-01-22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关于保山市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监督索引号53050003000010000

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文件

关于保山市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0年1月11日在保山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保山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保山市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政府及其财税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和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认真履行职能,依法组织财政收入,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推进财政改革,全市财政运行平稳。

(一)2019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7215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97.7%,与年初预算有差距的原因主要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以及停止从土地出让收入中计提相关资金造成减收,虽通过加强征管、加强清缴等方式仍无法完全弥补政策性减收缺口,比2018年增收10601万元,增长1.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28096万元,增长9.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3.7%;非税收入完成244056万元,下降10.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6.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0915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3.7%,比2018年增支96046万元,增长3.7%。

重点支出安排情况是:农林水支出28763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6%;教育支出455998万元,占16.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8985万元,占0.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7890万元,占12.5%;卫生健康支出305292万元,占11.3%;节能环保支出76425万元,占2.8%;城乡社区支出472826万元,占17.5%;住房保障支出24807万元,占0.9%。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215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573193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1050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55395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2430万元,调入资金460695万元,收入总计302436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0915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9766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73200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9210万元,支出总计2961326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63039万元,原因主要是部分上级资金下达较晚,需结转次年使用。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3886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0.1%,比2018年减收18633万元,下降16.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4924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9.5%,比2018年增支5109万元,增长1.5%。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88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1641万元,下级上解收入83388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3265万元,调入资金87658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950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08900万元,收入总计63823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9243万元,补助下级支出3352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5320万元,债务转贷支出19358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181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012万元,支出总计611860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26378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0347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6%,比2018年增收23815万元,增长3.5%;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81837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8%,比2018年增支274829万元,增长50.6%。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收入70347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4298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48504万元,债务转贷收入555000万元,调入资金72043万元,收入总计1403321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818377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21000万元,调出资金329863万元,上解上级支出992万元,支出总计1370232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33089万元需结转次年支出。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7013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7.9%,比2018年减收161272万元,下降48.7%;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46674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8%,比2018年增支138384万元,增长42.1%。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收入170136万元,调入资金3004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977万元,下级上解收入6450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46630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32358万元,收入总计768314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466741万元,上解上级支出660万元,补助下级支出9860万元,债务转贷支出1654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72900万元,调出资金45340万元,支出总计76090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7413万元需结转次年支出。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141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0%,比2018年增收1866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9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1170万元,收入总计2262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316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653.5%,比2018年增支12218万元,调出资金9432万元,支出总计2260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28万元。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96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3.9%,比2018年减收1058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1170万元,收入总计213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66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0.7%,比2018年增支893万元,调出资金447万元,支出总计2112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27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110461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99%,与年初预算有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了部分社保缴费费率,比2018年增收62109万元,增长6%;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105512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2.2%,比2018年增支93215万元,增长9.7%;当年收支结余50222万元,年末滚存结余611187万元。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33726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97.5%,比2018年增收23223万元,增长7.4%;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30544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5.1%,比2018年增支34990万元,增长12.9%;当年收支结余31820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33497万元。

以上执行数均为快报数,省财政厅批复我市2019年财政决算后,部分数据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变化情况。

(二)2019年落实市人大决议情况

2019年,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以及审计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强财政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支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抓收入促平衡,财政运行平稳有序。在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财政收入减收的形势下,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应交税费应收尽收。累计争取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056871万元,增长39.4%,地方可用财力切实增加。贯彻工业聚集化、农业规模化发展理念,支持烟草、电力等传统产业发展,扶持园区经济,用好增收留用和以奖代补政策激发基层增收活力,财源基础不断夯实。支出方面,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压减“三公”经费。面对财政减收压力,市本级及时按程序调整预算,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保还本付息、保重点的前提下,对其他支出进行压减,确保年度预算收支平衡。

抓“三保”促和谐,兜牢兜实政策底线。坚持把“三保”放在最优先位置,科学安排各类资金,年初预算不留“三保”硬缺口。“保工资”方面,坚持“每月一研究、每月一调度”,在库款调度时即明确用于“保工资”的资金,确保工资正常发放。“保运转”方面,及时完善公用经费支出保障定额标准,统筹各类资金保障单位公用经费,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落实村干部待遇配套等政策。“保基本民生”方面,围绕省级“保基本民生”四十五项清单,安排4600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补助、特困供养人员补助等,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抓重点促发展,充分发挥撬动作用。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各项重点项目建设,安排航空航线补贴11400万元、青华海建设项目25000万元等,为“五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全年筹措整合扶贫资金319400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群众补助、易地扶贫搬迁及产业补短板等领域,助推和服务脱贫攻坚大局。安排民生事业类资金1959200万元,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资金保障力度,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共争取新增专项债券338000万元,支持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中心城市生态湿地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债券资金促发展的关键作用。

抓管控重堵疏,着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防风险有关精神,坚持堵疏并举,有效防控政府债务风险。依法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以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规定为重点,严格控制债务规模,确保政府债务余额在法定限额以内。积极向上争取置换债券389600万元,充分缓解到期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化解债务,全市债务风险级别有效降低。经多方努力,龙陵县被列为财政部首批债务风险化解试点县。

抓规范促改革,全面加强财政管理。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四本预算之间的统筹协调性进一步提高。以项目库建设为依托,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向纵深发展。完善预算支出定额标准体系,不断硬化预算约束,预算执行进度明显加快。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全市已实现全面设置绩效目标、全部开展绩效自评,通过第三方机构对重点项目、部门整体支出情况进行绩效再评价,绩效目标执行情况实现有效监控。严格落实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公开制度。组织开展市级机关事业单位财务检查及惠农惠民一卡通、财政支持脱贫攻坚政策执行、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情况等专项检查,各项重点政策落实情况得到有力监督。有序推进PPP项目落地,全市32个项目成功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更加主动地接受人大、政协、审计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财政改革不断迈向新台阶。

过去的一年,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有力监督下,全市上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宏观经济转型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审时度势,勇于担当,经受住了考验和挑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减税降费等政策的落实造成公共预算收入减收,在无新兴税源补充情况下,财政增收困难。二是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增收乏力,另一方面除了“三保”刚性支出外,债务还本付息也需财政资金安排支持,“收减支增”导致财政收支平衡困难。三是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全市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压力较大。

二、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财政各项工作意义深远。

(一)2020年财政经济形势分析

从全国来看,2020年经济下行压力大,但为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经济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预计积极财政政策将继续加力提效。从保山来看,现代化大城市加速建设、东中部产业转移、云南自贸试验区设立等带来了发展机遇和动力。

(二)2020年预算编制及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及原则

2020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对保山的工作要求和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工作部署,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预算法,大力培植财源,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兜牢“三保”底线,优化重点领域资金供给,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严肃财经纪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财政监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提供有力保障。

2020年预算编制的原则是: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量入为出、积极稳妥”,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切实保障“三保”支出,确保政府债务按期还本付息,全力保障市委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

(三)2020年全市及市本级收支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685300万元,比2019年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710000万元,与2019年持平。

重点支出安排情况是:农林水支出29977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1.1%;教育支出494707万元,占18.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9960万元,占0.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9800万元,占12.9%;卫生健康支出315650万元,占11.6%;节能环保支出79030万元,占2.9%;城乡社区支出354850万元,占13.1%;住房保障支出25560万元,占0.9%。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53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569024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4860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63039万元,调入资金429447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090万元,收入总计29085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100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4860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9900万元,支出总计2908500万元,收支平衡。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84882万元,比2019年下降10%,主要是受减税降费政策翘尾以及车管成本分级缴库等因素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57200万元,比2019年增长2.3%。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48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2023万元,下级上解收入89966万元,调入资金124192万元,上年结转26378万元,债务转贷收入9277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549万元,收入总计52336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7200万元,补助下级支出64559万元,上解上级支出8831万元,债务转贷支出765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6270万元,支出总计523360万元,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066645万元,比2019年增长51.6%;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916175万元,比2019年增长12%。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基金预算收入106664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605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33089万元,调入资金5740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62500万元,收入总计1445684万元;基金预算支出91617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12500万元,调出资金405350万元,支出总计1434025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1659万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414387万元,比2019年增长143.6%;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21007万元,比2019年减少31.2%。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基金预算收入41438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146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7413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54414万元,调入资金57400万元,收入总计63876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321007万元,补助下级支出4572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66544万元,债务转贷支出87870万元,调出资金112828万元,支出总计63396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4791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21743万元,比2019年增长1.6%,上年结余结转收入28万元,收入总计2177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1201万元,比2019年下降14.9%,调出资金10570万元,支出总计21771万元,收支平衡。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437万元,比2019年下降54.9%,上年结余结转收入27万元,收入总计46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200万元,比2019年下降88%,调出资金264万元,支出总计464万元,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172313万元,比2019年增长6.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121157万元,比2019年增长6.3%;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51155万元,年末滚存结余662342万元。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62737万元,比2019年增长7.6%;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21993万元,比2019年增长5.4%;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40744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74241万元。

按照预算法规定,在2020年预算年度开始后和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之前,为保障市本级正常运转,市级财政已将必须支付的基本支出提前下达各部门。

三、2020年财政工作重点

2020年,全市各级政府及其财税部门将紧紧围绕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市人大的监督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大力支持经济平稳增长,有效防控财政风险,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创新,为保山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立足财源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一是坚决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为企业和个人减轻负担,以税费的“减”推动经济的“增”,大力涵养税源。二是继续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合理安排各类扶持资金,激发经济增长活力,筑牢增收基础。三是认真研判财政收入形势,加强收入征管,加大国有资源资产盘活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缓解收支平衡压力。四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以分析研判经济发展形势和宏观调控趋势为基础,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以新增专项债券资金为重点,全力向上争取更大力度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坚持有保有压,科学统筹保障关键重点。一是科学安排,坚决兜牢“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对应上级明确的“三保”范围,足额安排875019万元用于县级“三保”支出,同时注重清理规范过高、过度以及超过上级明确范围的保障政策。二是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支出管理,压缩一般性支出,将有限的财力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安排新增规模企业培育奖励等工业聚集化发展资金1200万元、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资金2500万元、美丽县城建设资金30000万元、肉牛产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绿色食品牌奖励经费950万元等推动工业聚集化、农业规模化、旅游品牌化、城市生态化。三是全力保障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支出,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聚焦重点任务,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严格控制债务增量、有序化解债务存量、全面规范举债行为;建立健全债务风险应急处理工作机制,加强对债务风险监控,妥善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支持打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二是进一步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安排市级扶贫及涉农整合资金9009万元,全面加强各级各类扶贫资金监管,支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是加大污染防治投入力度,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四)深化财政改革,健全科学高效财政运行机制。继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牢固树立“无项目,不预算;无预算,不支出”的理念,做实做细项目库,加强预算执行约束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评价从支出端向收入和政策端延伸,充分进行绩效再评价,加强评价结果在政策调整、预算安排和改进管理等方面的运用,着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市级预算单位探索实行“零户统管”,加大资金统筹力度。积极推动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交通、教育等专项领域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

(五)强化监督管理,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贯彻厉行节约原则,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市级压减公用经费10%以上。硬化预算执行约束,从严控制预算调剂追加,严格财政资金支付监管,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行为廉的财务人员队伍。严肃财经纪律,继续开展收支真实性、政府债务、扶贫资金三大检查以及市级预算单位财务检查,抓紧抓实财政监管工作。依法接受人大、审计监督,继续推进财政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2020年将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重大任务。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关于当前财政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后劲,为“十四五”规划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为全力推进保山高质量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监督索引号530500030000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