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保山市委:
您们提出的《关于提高保山陆路口岸通关便利水平助推对缅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5030107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保山口岸(通道)优势明显,形成了一口岸多通道的沿边开放格局。现有国家一类口岸1个(腾冲猴桥口岸),重点通道4条,其中腾冲市3条(自治、滇滩、胆扎)、龙陵县1条(木城)。口岸所在地腾冲位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北线通道的核心区位,距昆明606公里,距缅甸密支那200公里,距印度雷多602公里,有出境二级柏油路2条(腾冲—密支那、腾冲—板瓦),是中缅贸易的重要前沿,也是中国陆路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
2023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发改、外事、交通、商务、海关、边检等多部门形成合力,深入实施《保山市口岸功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保办发〔2023〕17号)并落实口岸经济发展各项措施。202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24.09亿元,增长94.9%,增速居全省第3位,外贸规模首次突破100亿元,居全省第5位。口岸(通道)进出口货运量416.92万吨,增长81.92%;进出口货值140.43亿元,增长97.2%;货运量和货运值均位居全省对缅口岸第1位。
一、关于发挥边合区党工委统筹功能的建议
一是根据《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市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实施方案>的通知》(保办字〔2023〕1号),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及所属事业单位职能职责整体划转至新组建的管理机构(云南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原设置的管理机构。根据《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云南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云南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保办字〔2023〕4号)(以下简称《规定》),中国共产党云南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云南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实行合署办公、一套机构,委托腾冲市委、市人民政府管理,采取“市属县管、市县共建、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为副处级。《规定》同时明确了腾冲经开区的职能职责和内设机构。二是海关、边检为中央垂管单位,其人员和机构设置属国家事权,由上级部门统筹设定。三是目前海关、边检、经开区、外事和商务等部门在口岸建设管理和推动口岸经济发展方面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建立了相对顺畅的沟通协作机制,已在猴桥智慧口岸、两场合一、专用货运通道、滇滩通道联检楼等项目申报建设和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立项申报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部门间协调力度,以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通关便利化水平提升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综合服务效能,助力口岸经济发展。
二、关于探索口岸经营市场化模式的建议
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规定,海关主要有货物监管、征税、查私和编制海关统计4项基本职能。出入境边防检查是国家通过设在对外开放口岸的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及各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依法对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及其携带、载运的行李物品、货物等实施检查、监督的一种行政管理活动。相应开展的公益类公共管理服务和守护国门职能必须有关检部门承担,无法实现市场化经营模式。二是对于非公益类的边民互市贸易场所、指定监管场地等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目前正在探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资,国有企业控股的模式。如:猴桥口岸“两场合一”项目建设由腾冲经开区管委会下属国有贸安公司和恒益集团共同投资推进,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方案正在进一步协商中。《腾冲市边民互市二级市场建设运营项目合作协议》已经腾冲市人民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拟由腾冲经开区管委会与云南大通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商定注册腾冲市属国有企业控股的合资公司建设运营。在当前政府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探索口岸非公益类项目市场化运营管理,有利于筹措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迅速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和管理水平,更好服务口岸经济发展。
下一步,将在滇滩、自治通道查验货场和边民互市监管场建设运营过程中,积极探索商务、属地乡镇、民营企业合作的模式,由受益方和成本付出方共同出资推进通道查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道查验设施水平。
三、关于全方位积极争取政策的建议
一是2023年向上争取口岸建设专项资金7993万元,2024年向省口岸办申报口岸建设专项资金项目4个,申报金额1.39亿元;申报口岸领域超长期国债项目2个,申报金额1.82亿元。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完成滇滩通道联检楼海关业务用房建设;猴桥口岸“两场合一”项目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备安装,正在进行网络和系统调试,累计投资3亿元,计划2024年10月份投用;猴桥口岸货运通道项目2024年5月底启动建设,正在开展查验技术用房和查验大棚基础施工。三是猴桥智慧口岸以“跨境协同,直达速通”为目标,充分利用中缅双方民间交往资源与优势,积极协调缅方一侧同步推进场站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双边口岸智慧化同步。目前,已完成系统软件开发和调试,并上线试运行,完成90%工程量,累计投资6500万元。四是积极申报腾冲猴桥口岸进境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水果、粮食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已完成腾冲和保山两级评审,并上报省口岸办,正在进行省级实地评估准备。猴桥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获批后将进一步丰富进口货物品类,助力口岸经济发展。五是积极与发改部门对接协调,争取将腾冲航空口岸对外开放、猴桥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口岸、中缅国际道路运输协定商签、缅甸优势农产品准入、滇滩通道边民互市点申报等政策诉求纳入国家和省“十五五”规划思路,争取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
下一步,将及时跟进资金和政策争取,积极推动口岸领域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口岸+通道+城镇+产业+物流”协同联动发展,为全市口岸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四、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加强对缅沟通和合作的建议
一是加强中缅之间出入境道路运输管理协作。2003年11月,交通部批复同意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腾冲猴桥口岸交通运输管理站”,与腾冲市运管局(现保山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腾冲大队)采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站局合一”模式推进工作,2016年5月11日正式进驻猴桥口岸。后根据《云南省商务厅(省口岸办)昆明海关关于“一口岸多通道”、口岸提效降费等相关问题的研商会会议纪要》及《腾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将滇滩通道、自治通道并入猴桥口岸实行“一口岸多通道”管理的通知》要求,2022年2月23日,将自治、滇滩两个海关驻点监管通道纳入“一口岸多通道”管理模式实施范围进行管理。目前,保山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腾冲大队共设立大队和猴桥联检服务中心2个业务办理窗口,派驻6名工作人员办理涉外运输相关业务。主要负责对猴桥口岸、滇滩通道、自治通道符合国际道路运输要求的车辆发放行车许可证,依法查处国际道路运输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口岸出入境汽车运输秩序。2023年共办理C种行车许可证9186张(中国籍2873张,缅甸籍6313张);2024年1月-6月,办理C种行车许可证10796张(中国籍 2463张,缅甸籍 8333 张)。
二是加强向上汇报对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外事部门主动服务市领导拜会省外办,在外交部边海司、省外办领导莅保调研边境工作期间,多次汇报保山边境口岸(通道)情况,请求国家和省级层面帮助推动猴桥—甘拜地口岸实现对等开放、中缅双方签署《国际道路运输协定》。充分发挥涉缅机制作用,通过滇缅合作论坛、《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协定》执行情况司局级会晤、中国边界第三次联合检查工作机制等平台,向省外办上报建议议题。自2018年以来,多次将猴桥—甘拜地口岸对等开放、中缅双方签署《国际道路运输协定》、腾密公路境外段修复等作为滇缅合作论坛、《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协定》执行情况司局级会晤建议议题上报省外办。通过坚持不懈努力,目前,中央、省级层面高度重视猴桥口岸建设工作,多次到保山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三是继续积极稳妥加强对缅沟通和合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率团出访缅甸,拜会缅甸建设部副部长、商务部常务秘书、曼德勒省省长、克钦邦首席行政长官,双方就推动猴桥—甘拜地口岸实现对等开放、中缅双方签署《国际道路运输协定》、缅甸优势农产品输华准入、腾密公路境外段修复等事宜进行深入交流。成功推动缅甸联邦国家投资委员会于2023年9月中旬将《甘拜地—密支那道路升级项目建议书》报送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并转送至国家国际合作署。
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对缅交流与合作,力争在境外农业合作、对外投资、大通道建设和境外园区建设等方面获得缅方更多支持,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助力保山外向型经济发展。
五、关于积极推进通关便利化,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是根据昆明海关通关引导工作制度要求,设置海关“通关作业流程引导图”,针对日常通关业务咨询、业务困难、业务解决设立专岗窗口,建立关区季度通关引导和走访帮扶企业台账、问题清零台账。结合智慧口岸建设,有效优化监管作业流程,持续做好“延时+错峰+7×24小时”预约通关,实现货物通关“零等待”。二是根据海关总署、昆明海关运行监控管理要求,完善监控机制,制定《腾冲海关通关业务运行监控方案》,梳理重点监控项目,不定期开展监测分析,对通关异常报关单进行优化处置。三是加大外贸重点产业支持力度,开展进出口政策法规和通关流程宣传、制定业务流程和温馨提示卡,对重点商品实行“一商品一政策”,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和帮扶。四是持续推广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大力推进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改革举措,积极发挥“进出口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实现货物“即到、即放”快速通关,同时采取“先通关后归类审价”“先放后改单”等举措,减少货物在口岸“空白”时间,切实有效提升口岸通关效率,进一步巩固整体通关时长压缩成效。五是严格对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和公示制度,联合发改、市场监管、财政、交通和海关等部门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口岸收费公开透明、合理规范。六是以猴桥智慧口岸建设为契机,积极拓展口岸态势感知、口岸通关信息智能采集功能,实现企业、司机、车辆和口岸监管场所的全要素、全流程的数字互联互通和数据协同。聚焦口岸查验环节,通过对场站服务功能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实现由人工管理到数字管理的升级,通过“智能分流”“智能引导”“智能排队”等功能,实现车辆通关畅行、查验调度有序。全面实现单证精减、流程简化、通关顺畅、费用节约、管理高效的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优化目标,助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口岸营商环境。
下一步,将联合关检部门,进一步巩固压缩通关时间成效,持续抓实“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改革举措,不断优化通关流程,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效率,充分发挥口岸(通道)的平台支撑作用,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透明可预期的口岸营商环境。
最后,感谢您们对保山口岸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保山市商务局
2024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