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9130195-9/20250710-00007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公开目录
  •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5-07-10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保山市第五届人大第5次会议第0087号建议答复的函

杨永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减轻群众负担的建议(0087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召集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研究,围绕您“由市级牵头在信息化建设、医疗资源配置、政策方面统筹解决”的建议综合施策,努力推进相关工作落实,建设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看病就医格局,方便群众就近就便看病就医,节省看病费用,取得初步成效。

一、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资源下沉

(一)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信息平台建设。2024年11月启动保山市紧密型城市医疗健康集团信息平台建设,编制完成保山市紧密型城市医疗健康集团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组织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专家讨论建设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目前,正在修改核实保山市紧密型城市医疗健康集团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功能模块,数据接口等。平台向下对接市级、县(市、区)医疗机构应用系统,向上对接省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形成省--市两级互联互通的信息化体系。

(二)沪滇合作项目“全球影像”全面建成。2020年以来借助沪滇合作项目,实施以市为单位的“全球影像”医疗影像云服务平台。为保山市范围内18家市、县级医疗机构和81家乡镇卫生院统一提供云影像存储及归档、云PACS系统(为不具备pacs系统的医疗机构提供云pacs装载或单体pacs装载-单体共计20套)、影像调阅、医疗资源注册、区域影像数据质控监管功能,2024年底项目已完工投入使用,资源整合利用功能逐步显现。一是由市人民医院与来自五县(市、区)的98家医疗机构签约,基层医疗机构只需要上传影像,市人民医院就能快速出具诊断报告,甚至开展远程会诊。累计为基层医院免费出具诊断报告2000余份,并已为1366名患者“隔空把脉”,让偏远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精准诊断,告别了以往“为检查跑腿”的经历。二是2025年以来“全球影像”系统依托保山市人民医院建立了后台技术中心,新开通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示教、远程影像诊断服务托管、远程医疗运营管理、影像诊断水平等级评审等服务,促进资源下沉作用进一步发挥。

(三)统筹推进慢性病综合监督管理平台建设。保山市慢性病综合监管平台采购项目由中移集成中标,2024年11月20日完成合同签订,2024年12月4日组织召开了保山市慢性病综合监管平台采购项目启动会,从各方工作职责、项目交付方案、重难点问题解决、实施计划等方面做了详细工作指导与安排。2025年先后下发了《关于配合做好保山市慢性病综合监督管理信息平台项目数据接入工作的通知》《关于成立保山市慢性病综合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专班的通知》等文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进全市慢病一体化管理。

(四)推进市人民医院区域检验中心建设。区域检验中心正在发布招标公告,待下一步中标后将依托市人民医院进行项目实施,市卫生健康委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各级医疗机构进行数据接入等工作,进一步促进资源整合和检验结果互认,为患者节约相关费用。

二、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资源下沉共享

(一)推进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工作。出台试点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文件推进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工作,确定“1+5+N”建设模式,逐步完善“1234”工作机制。2024年依托市级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制订101项“清单式”帮扶措施,帮助34家基层成员单位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1项、疑难病例讨论216次、手术示教517次,业务讲座26次;针对县(市、区)儿科、病理、肿瘤等薄弱专科建立基层专家工作站20个。中医协同中心探索完成583种中药饮片集中招标,开展带量采购,单价总体下浮43.87%。2025年持续推动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印发清单式帮扶、组团式帮扶、临床重点专科帮扶3个实施方案,覆盖五县市区综合医疗、中医、妇幼、精神卫生、疾病预防五类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医疗技术帮扶薄弱专业和专科,提升基层疾病预防和诊治能力,提高基层看病就医可及性。

(二)积极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市、区)全覆盖,5县(市、区)医共体100%实现了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打包付费。转发了《云南省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若干措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测指标体系(2024版)》,制发《2025年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工作任务,2025年4月召开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会议,努力推进医共体建设,促进“县级强”向“县域强”转变,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新格局。进一步推动医学经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五大资源共享中心和县域中心药房建设,推动检查结果互认,在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同时,尽量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我们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