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9130195-9/20250710-00015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5-07-10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保山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5040073号提案答复的函

九三学社保山市委:

您们提出的《关于推进中医食疗养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建议》提案(第05040073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感谢各位对全市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您们提出的宝贵建议,对我们进一步拓宽中医食疗养生工作思路和如何更好服务地方老百姓健康服务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近期,我委积极与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中医医院等部门对接,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全面提升服务能力,筑牢食疗养生发展根基

1.建强市县两级中医龙头。全市以综合服务能力提质达标为主线,着力加强市、县龙头医院引领能力建设。截止目前,全市有公立中医医院5个(三级甲等1个、三级不定等1个、二级甲等3个)、民营中医医院1个,腾冲市和昌宁县中医医院通过服务能力提升达标验收,提前实现全省到2025年5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国家推荐标准的目标。建成2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和3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分中心、13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实现了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保健院中医科100%全覆盖,以及县级中医医院康复科、老年病科2个中医特色科室100%全覆盖,5家中医医院均设立治未病科,不断夯实能更好服务老百姓身体健康的基础。

2.筑牢基层服务网底。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实现中医馆全覆盖,能规范开展8类10项以上中医药非药物疗法;96.37%的村卫生室能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非药物疗法;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比达到51%。全市建成“中医阁”209个,中医阁占比达22.72%,超过10%的目标要求,不断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筑牢老百姓中医食疗养生的服务根基。

3.提升中医信息化建设。保山市中医医院为省内三甲中医医院第一家互联网医院,按照国家要求全力推进5级电子病历水平建设,腾冲市、龙陵县县级中医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已达4级。保山市作为第一批推广基层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五个州市之一,隆阳区、腾冲市和昌宁县100%完成信息平台应用推广,施甸县和龙陵县预计年内可以上线推广,逐步实现对中医药服务精准高效监管。

(二)大力推动文化弘扬,拓展食疗养生宣传途径

1.充分发挥医疗机构主阵地作用。全市始终坚持把医疗机构作为中医药文化展示和传播的主阵地来打造,特别是将中医食疗养生融入宣传内容来重点打造,如:腾冲市中医医院围绕“一园五区八景”的景观设计理念,以中医五行和人体五脏五区建设养生广场;医院食堂组建由中医师、临床营养师、烹饪技师构成的专业小组,融合中医“药食同源”理论与现代营养学数据,已成功推广减脂餐、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特色营养膳食,将中医膳食融入日常。昌宁县中医医院利用百米文化墙将中医“悬壶济世”、“起死回生”、“杏林春暖”等十个典故集中展示,在中医药科普园内种植中草药300余种,让知识育人随处可见。各级医疗机构通过“健康大讲堂”、微信公众号、医疗机构抖音视频号发布自主原创中医药养生保健视频等,帮助群众掌握实用的自我保健方法。全市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充分利用建立的82个中医馆和209个中医阁,通过设立中医书籍展示区、宣传橱窗、文化墙和宣教处方等中医药健康文化角,将中医食疗养生融入工作日常。

2.充分发挥主题宣传活动作用。全市每年结合重要节日节点,紧扣时令节气变化,以健康咨询、特色义诊、养生茶饮、食疗进补和中医适宜技术体验等为载体,举办“中医药服务宣传月”、“中华五千年·首诊看中医”品牌日、中医药养生文化节、膏方节、名老中医专家走基层等主题宣传活动,并分别将食疗养生与文化传播深度融合。如:昌宁县和龙陵县每年冬至日举办弘扬中医药文化暨膏方节系列宣传活动,内容含中医养生免费茶饮、中药食疗药饼制作、掌上百草园科普、制作中药甜点等,将中医食疗养生的健康科普融入百姓健康行为养成当中,群众参与度较高。

3.充分发挥“五进”宣传活动作用。全市各级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150余场次,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市级中医药管理协同中心牵头带领专家团队开展中医巡回宣传义诊活动,累计服务患者7036人次、举办了12场中医药学术讲座,群众体验参与力持续高涨。龙陵县和昌宁县中医医院探索推出“家门口”的“中医健康夜市”品牌,组织院内专家轮流坐诊,通过中医健康咨询及义诊、免费体质辨识、适宜技术体验、五行操带教、养生茶饮体验及文化展览展示等,作为中医食疗养生沉浸式科普的重要载体。

4.充分发挥基本公卫中医包作用。全市各级每年开展0-36个月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如为老年人提供体质辨识后针对性提供饮食调养指导;为儿童家长指导搭配不同分龄段辅食喂养知识及常见积食、感冒、咳嗽病症的中医调理方法,将中医包服务与食疗养生有效融合。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工作中,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两级每年利用一月一期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教育资料等,将中医宣传包括食疗养生融入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咨询活动中和健康体检环节中,实现常态化宣传。

(三)充分整合多方资源,推进食疗养生普惠推广

1.推进“药食同源”养生保健。全市打造了集中医药文化展示、餐饮服务、旅游集散于一体的腾冲药王宫国家2A级旅游景区,让游客了解药材标本和炮制技艺,推出了中医药博物馆-药王宫(品药膳餐)-热海温泉疗养-腾药伴手礼“中医药+旅游”康养旅游线路。依托腾药研究院研发推出了二十四节气药膳、20种花茶、15种酒代饮品、8种泡澡方、10种旅游康养体验系列健康产品。云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腾冲分所,研发推出滇黄精茶、滇黄精糖、黄花粑粑等系列伴手礼产品,研发了药枕、香包、药泡、药酒等系列产品60余个,打造了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康体休闲体验园。

2.推动院校合作发展。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营养教研室与保山市中医医院合作建立了保山市中医医院临床营养科,开展中医营养咨询、营养指导、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会诊。营养教研室积极与中医学院共同开发了中药茶饮。学校利用优势药理教研室为中心申报了首个校级科研团队“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高黎贡山区域特色食物的研究与转化科技创新团队”,开发了石斛养生饮料、石斛面膜;申报校级科研平台“高黎贡山区域食药同源植物研究与开发科研平台”并获批保山市第十三批创新团队。

3.开展特色产品推广。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结合实际推出了季节养生茶饮、防疫防感香包、防暑防蚊香包、安神助眠膏、补肺止咳膏和坐浴包等特色产品,应用于失眠、咳嗽、消炎等方面的疾病治疗,大多数患者反应口感良好,易于接受,切实推动中药融入群众生活。各级中医医院积极组织院内中医专家团队,依据季节变化和常见疾病制定如清热润燥茶、祛湿解暑茶、温经滋补茶等针对性茶饮配方,在门诊大厅设置养生茶饮供应点,方便患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

以上就是我市针对中医食疗养生工作的开展情况,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问题,如:中医药健康养生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中医食疗养生推广方式不够多样化、基层服务质量层次不齐、中医食疗食品的创新与推广不足等问题。

二、下步工作思路方向

(一)从全面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上寻求突破。我们将持续聚焦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领域,在人员培养上构建“分层分类、名医带徒、岗位练兵”模式,依托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中医食疗养生人才;在学科建设上聚焦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加强重点学科打造,深化产学研协同,在提供更优质专业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上迈出新步伐。

(二)从全面加强宣传上寻求突破。围绕2025年“为民务实10件实事”要求,各级结合二十四节气特点推出“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中医药养生保健主题宣传。探索将咖啡产业文化与中医养生文化宣传融合推广,利用咖啡文化节等推出咖啡中药养生茶饮。同时,积极制作养生科普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广泛传播,让中医食疗养生理念惠及群众。市本级着力打造市中医医院北广场为市民触手可及的中医食疗文化传播窗口和健康服务驿站。

(三)从全面加强食疗研究上寻求突破。依托本土企业研究开发并推广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饮食的中医养生产品。依托保山市中医药协同管理中心总牵头作用,收集整理全市名医录、药食同源药材应用、体质与膳食搭配建议食谱、季节养生及食物功效等统一的宣传内容,依托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运用现代食品科学技术,如成分分析、营养评估、加工工艺、适合人群、毒副作用等研究,制作成册宣传推广。对中医食疗的系列产品及营养餐进行科学研发,并积极向社会公众宣传中医食疗产品及营养餐的健康理念和产品特色。腾冲市中医医院将积极针对不同体质、疾病人群,推出四季养生餐、月子调理餐等多样化产品,以套餐、汤饮、点心等形式,满足康复与养生需求。推动中医食疗在餐饮行业和普通老百姓的推广和使用,打造食疗康养的保山,人人皆会食疗,助力旅居保山。

(四)从抓实基层诊疗规范上下足功夫。利用全市5个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之机,强化理论课程与实操演练、训后考核评估等方式,切实提升服务指导群众食疗科普的专业水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细化全年健康教育宣传计划,将食疗科普与健康讲座、中医适宜技术实操有机结合,加强医务人员培训,补足理论与实操短板。村卫生室着力从专家驻点指导和开展体质辨识提供养生建议等方面强化,切实筑牢基层中医诊疗质量防线,更好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健康服务需求。

(五)从全面拓展特色产品推广上寻求突破。主动“走出去”学习借鉴其他州市在产品研发、品牌营销等方面好的经验做法,并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展,为后续推广策略提供决策依据。积极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对接,促进院内制剂的开发、使用和转化;从药品监管渠道支持医院开展临方加工和中药特色产品的开发、推广、使用;对药食同源的各类养生药膳、季节养生茶饮、香包以及中药文创产品等中药特色产品的价格审定、销售渠道上开辟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