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保山市委: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第05040103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们对全市托育服务工作的关心关爱和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支持。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幼有所育”目标,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示范引领,推进托育机构备案管理,全市上下形成广泛共识,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托育服务工作取得较好成效。2022年腾冲市机关托儿所被评为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2023年3月,保山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通过持续巩固提升,截止2024年12月,全市共上报托育机构122所,可提供托位10724个,每千常住人口托位数4.4个,完成备案62所。共有7所托育机构创建成为省级示范托育机构,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机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坚持把“一小”工作纳入全市工作重点任务,系统谋划推进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一老一小”领导小组,“一小”工作推进办公室设市卫生健康委,形成了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2019年以来,先后制定下发《保山市人民办公室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保山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十一条措施》等,对机构备案、建设补助、用地保障、房租补贴、培训补贴、税费优惠、水电气优惠等内容进行了明确,全方位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发展。市、县两级均建立了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成员单位职责任务,由工作推进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召集会议,研究部署生育、养育、教育等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工作落实。卫生健康部门积极妥善实施生育支持政策,深入推进二孩、三孩分别发放2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生育补贴、800元育儿补助、每人每年50元意外伤害险参保补贴;财政部门给予托育服务机构小微企业信贷政策支持,2024年,给予2户托育服务机构创业担保贷款及贷免扶补金额30万元;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将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政府民生实事推进落实,已将托育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行统筹考虑,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要完善托幼服务体系,大力发展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大力支持如隆阳区兰城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建设,用最快速度办结规划审批手续,在规划控制意见及方案审批中落实千人托位配套建设数量。人社部门给予托育服务机构小微企业信贷政策支持,通过“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属于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托育机构,对符合条件设立的托育机构按照规定给予最长3年的贷款期限和财政贴息。保山市总工会也印发了《保山市总工会爱心托育(托管)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将爱心托育托管服务列入工会服务职工实事项目,以“工会爱心托育服务”的形式,培育爱心托育服务试点;发展改革部门积极支持项目申报,腾冲文星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项目申请到中央预算内资金160万元,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保山市妇幼保健院和隆阳区妇幼保健院分别申请到中央预算内资金365万元和200万元。在制定电价、气价、水价时,对托育类学校所用价格都给予了优惠政策,使用居民第一阶梯水价、第一阶梯气价、第二接地电价。另外,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已进行了调研,下一步将充分征求意见建议,结合保山市情,研究制定普惠性托育机构和公立幼儿园托班收费标准,着力解决收费标准的问题。
(二)强化综合监管,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持续发展
市县两级成立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市场监管、住建、消防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监管队伍,根据职能职责,结合日常工作,以综合指导组形式对托育服务机构开展联合监督指导,及时排除传染病、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隐患。2020年以来,关停存在严重隐患的托育机构7所。压实属地责任,明确乡镇、村(社区)计生工作人员为托育机构属地管理人员,全面加强日常监督。采取引进第三方机构开展消防评估的办法,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托育机构运转中备案难等问题。针对托育机构的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婴幼儿意外伤害防范等重点内容,市卫生健康委每年举办托育机构负责人培训,各部门结合工作进行培训授课。同时,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市卫生健康委每年联合相关部门对托育机构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并做好现场指导。市妇幼保健院在2025年内,将对全市所有示范托育机构进行在园幼儿保健及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评估现场指导,确保托育机构能够健康、规范地发展。
(三)加强人才培训,充实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队伍
一是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托育专业作为急需紧缺职业纳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每年都依托技工院校、民办培训学校开展相关培训,全市现有育婴师、保育员培训资质的民办培训学校12家、技工院校2家,有育婴师、保育员工种评价认定专业资质的机构5家。2023年全市共计培训托育相关职业(工种)653人次,涉及培训补贴资金56.6万元,2024年培训356人次,涉及培训补贴资金24.6万元。二是我委每年均联合市教体局组织全市托儿所、幼儿园保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每年培训覆盖的保健人员在300人左右;2024年和2025年,我委均联合市场监管局和消防救援局对全市所有托育机构负责人开展机构内防范意外伤害、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通过一系列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托育机构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2024年末,全市有托育服务机构从业人员2104人,其中保育员1292人,持有保育师/员、育婴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保育人员数有1143人,大专以上学历906人,每所托育机构至少配有1名专(兼)职卫生保健员。
(四)健全服务体系,拓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多元模式
我市一是通过发展城乡托育机构、托幼一体机构、推进医疗机构办托和企业单位办托,打造多元发展模式,着力扩大托位有效供给。2022年以来,在各县(市、区)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依托现有幼儿园积极推进托幼一体机构建设,各县(市、区)卫生健康部门和教育体育部门协同配合,推进在幼儿园下设托班工作。隆阳区“1+N”(1所托幼一体园所变为12所托幼一体分园)发展模式,受到省级表扬。截止2024年末,全市共统计上报公立、民营“托幼一体”机构共38个;盘活隆阳区国有资产2处,保山城投、永投国有平台公司建成托位340个;探索医疗机构办托,以保山市妇幼保健院和隆阳区妇幼保健院为建设单位,在建普惠性托育服务项目2个,将建成示范性托育服务中心托位565个。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托育服务的宣教力度。市卫生健康委每年组织在全市开展托育服务宣传月活动,组织各医疗机构、托育服务机构、有基础的社区、充分运用电子屏、公告栏、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报刊、媒体等各类用户触达率较高的传播平台,广泛宣传普惠托育政策、托育标准规范、科学育儿知识、典型经验做法。各级妇幼保健院围绕医育融合工作目标,与辖区内的托育机构紧密联系,通过多种模式切实加强对托育机构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为在园幼儿开展互动授课、入园入托健康检查、对机构进行实地指导等线下服务,以及开设线上家长课堂,对婴幼儿家长和在托在园幼儿家长做好优生优育和科学育儿的咨询指导。
二、存在困难问题
(一)托育服务发展质量还不够高。目前,托育服务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发展阶段,一是存在着托育发展水平与生育服务需求不相适应、城乡托育均衡发展不足与入托率低并存、群众需求与服务质量不协调等问题,二是民营托育机构保育和师资力量整体不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距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一些适龄婚育人群和婴幼儿家庭对托育服务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全面,客观上影响家庭送托意愿,各地的入托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医育融合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全市流动儿童比例增大,对0-6岁儿童全程跟踪和健康管理造成一定难度;全市儿科、妇幼保健人才紧缺,儿童健康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巩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和7个省级示范托育机构创建成果,提高各级各部门对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的认识,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强化部门协作,共同发力,有效落实生育、养育、教育等相关优惠政策,切实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二)进一步探索多元服务模式,积极推进个人、用人单位、幼儿园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着力打造托幼一体集团化办托模式,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融合利用现有资源,建成托育服务机构,不断扩大全市范围内托位有效供给,构建内涵更丰富、运营更规范的托育服务体系。
(三)进一步提升托育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依据托育服务机构的设置标准、管理规范、保育指导、卫生评价、质量评估、消防安全、伤害预防等标准规范,强化对托育机构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全面提升提高托育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四)要进一步强化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市场监管、住建、消防、公安等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综合监管机制,针对托育服务行业领域薄弱环节及突出问题,定期不定期开展托育机构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安全生产、疾病预防控制等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抓实经常性、针对性安全知识普及,不断夯实全市托育服务机构的安全基础,确保托育机构守牢安全管理红线。
(五)进一步督促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积极创建生育友好医院和儿童友好医院。持续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儿童口腔保健、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儿童眼科、心理保健、康复等专科建设。指导好辖区内相关医疗机构规范设置孕妇学校和家长课堂,切实做好优生优育咨询指导。
(六)进一步加大对托育服务工作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报刊、媒体等各类用户触达率较高的传播平台,向社会大众讲好托育服务故事。积极通过家长课堂、科普视频等媒介,广泛宣传科学养育理念、婴幼儿营养喂养、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回应性照护等育儿知识,提高家庭科学育儿素养,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确保普惠托育服务影响力更大、家庭育儿知识普及面更广。优化适龄婚育人群和婴幼儿家庭的托育服务宣传体验,让更多群众理解托育、信任托育,提升婴幼儿家庭的认同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