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9130195-9/20250710-00017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5-07-10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保山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5040104号提案答复的函

九三学社保山市委聂潘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成立新生儿技术模拟实操培训中心的建议》提案(第05040104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全市儿童健康工作的关心关爱以及对我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工作的关注,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儿童健康事业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均提出降低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加强对新生儿健康的关注,对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人口素质,助力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围绕“妇女生命全周期、儿童成长全过程”拓展服务链条,持续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始终坚持以提升儿童健康水平为目标,重点关注新生儿诊疗及危重救治服务能力提升,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工作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效。自2022年至2024年,全市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87‰、2.22‰、1.61‰,呈逐年下降趋势。保山市人民医院作为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切实承担全市危重新生儿救治的兜底保障工作,并且认真做好对全市各级助产机构新生儿救治业务的指导和培训。我市结合工作实际,自2024年开始,依托保山市人民医院,筹备组建市级新生儿技术模拟实操培训中心,目前工作有序进展。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全市母婴安全保障各项工作机制

妇女儿童生命与健康权益得到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自新一轮“两纲两规”实施以来,保山市卫健委一以贯之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按照本部门职责,一是将促进儿童健康的相关内容纳入每年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中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来抓,将包括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内的妇幼健康重点指标纳入市对县卫生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同时将相关指标纳入对市妇幼保健院绩效考核,以指标要求督促工作落实。三是每年都下发《保山妇幼健康工作要点》,对全市母婴安全保障各项工作任务提出要求,督促当年相关工作任务有效落实。2025年工作任务为:深入推进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建设,按省级要求实施“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诊断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切实巩固母婴安全成效,全力保障母婴安全。四是针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尤其是新生儿死亡,市卫生健康委每半年均及时组织全市评审,找准原因、采取措施、堵塞漏洞。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2024年,全市共选派20余名从事新生儿保健、疾病筛查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到省级进修学习,市人民医院和各级妇幼保健院也每年积极开展本辖区内的基层业务人员培训。通过各级各类的进修和培训,进一步夯实了全市的新生儿诊疗服务工作基础。

(二)强化保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救治体系建设

保山市人民医院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位于2号住院楼5楼,住院部面积3520㎡。中心设有编制床位31张,开放床位37张,医护人员共46人,年收治病人1800余人次。医疗服务对象除本市辖区外,辐射至大理、怒江、临沧等毗连的部分地区。

1.中心病房设置合理,病房设施、设备符合中心建设要求。重症监护区设有中央空调,能保持病房恒温。每间病房均配有非接触式洗手池,中心供氧、中心空气、中心吸引终端充足。新生儿暖箱、辐射台、监护仪、输液泵、呼吸机、复苏气囊、蓝光治疗仪、T-组合复苏器、空氧混合仪等数量符合中心建设要求,科室有血气分析仪、床旁心电图机、除颤仪、转运暖箱、转运呼吸机等设备。在放射科与超声科支持下,能实现随时床旁超声及X线检查。

2.中心共有医护人员46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硕士研究生3人,15名新生儿专业医师均在省级以上医疗机构完成新生儿专科培训。

3.中心与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紧密协作,遵守多学科会诊制度及远程会诊制度,积极参加高危孕产妇的多学科会诊,对高危孕产妇陪产率达100%,每天由新生儿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和在新生儿科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2人到产科查房,早期识别新生儿疾病,并在早期做出处理,提高了新生儿救治成功率,提高病人家属满意度。

4.中心每年组织2次以上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并积极参加全省新生儿复苏技能大赛,积极提升我中心人员业务水平。每年举办继教班,并邀请省内外专家授课,邀请辖区及周边医院儿科医护人员参加培训,为从事儿科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高水平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整体提升我市新生儿的救治能力。每年接收下级医院进修医护人员,对进修人员严格要求、规范诊疗、定期考核,加强周边医疗机构诊疗规范。

(三)完善市级新生儿技术模拟实操培训中心的建设筹备

目前,我市依托保山市人民医院积极推进市级新生儿技术模拟实操培训中心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市卫生健康委相关领导及科室负责人为组长(副组长)、市县两级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小组持续充实新生儿技术模拟实操培训工作的相关指导师资,明确了培训中心的工作职责,自2025年起,除常规开展面向全市的业务培训外,面向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认真组织1次新生儿复苏实操培训,并适时对县级医疗机构实地进行业务指导。3月27-30日,保山市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复苏理论与技能培训班在保山市人民医院举办,来自保山及周边地区的27家医疗机构、140余名医护人员参加了为期4天的强化培训。培训中心全面建成后,将针对市内及周边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围产医学、新生儿、儿童保健的医护人员进一步开展全面、持续、系统的新生儿保健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对助力降低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我市医疗服务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县级危重救治能力不高。各县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普遍存在医护人员对重症救治基本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掌握欠佳的情况(如:气管插管、换血技术、脐动静脉置管、呼吸机使用等),新生儿窒息复苏能力不足,操作不够规范,仍需继续提升,抢救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机构内死亡病历讨论、疑难危重病历讨论流于形式,登记不规范,不够完善。

(二)全生育过程服务能力不高。近年来,贯彻以健康为中心理念,孕期、分娩后的健康管理工作和高危因素的干预措施已经在进行,但是高危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出生缺陷儿就治仍需占用大量医疗资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危重新生儿就治能力。充分发挥保山市人民医院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龙头和枢纽作用,增加技术培训次数,丰富培训形式,重视培训结果,提高全辖区医务人员就治能力。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对新生儿复苏技能的基本理论知识培训和实操演练,切实提高医护人员对重症救治基本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

(二)紧密衔接,提高新生儿保健服务水平。把新生儿护理作为常规宣教内容,纳入各级医疗机构孕妇学校课程中,让家长在孩子出生前,对相关知识就有初步认识。危重新生儿出院后,如果情况稳定,由辖区常规进行新生儿家庭访视,如果孩子情况不稳定,如需要氧疗、高危早产儿等,辖区将其转诊到县级妇幼保健院随访,并增加随访次数。

(三)强化内涵建设。加强孕妇学校、育儿学校建设,通过公众号、微信群、微博等方式进行优生优育和科学育儿知识宣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继续通过叶酸增补、产前咨询和产前诊断,把先天性疾病防控关口前移至孕前;通过产儿查房,把高危儿识别和管理关口前移至产科;强化产前检查和新生儿访视重点环节管理,提高新生儿健康管理质量;抓实高危儿童管理,动员社区、家属积极参与高危儿童的日常护理。

(四)继续加强各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按照标准要求,逐步完善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设施、设备配置,优化布局,优化流程,注重过程管理,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并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危重新生儿中心建设质量。积极协调发改、医保等部门,围绕危重新生儿救治工作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和政策倾斜,支持市级新生儿技术模拟实操培训中心履行职能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