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市当前经济运行显现出来问题,全市上下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集中精力抓“六稳”促“六保”,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正常轨道。一是强化工业经济支撑。针对24个行业165户产值下降企业以及16户半停产企业,全面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措施,推动隆基、路华等重点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充分释放存量产能。加快汉强生物、中普制药等项目建设进度,争取3户以上企业二季度投产纳规,形成更多增量支撑,确保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如期扭负转正。二是力促建筑业反弹回升。支持昌源建工、省建九公司等重点企业承揽更多工程,帮助13户闲置企业开展业务对接,重点解决建筑企业复工待产、垫资建设等问题,推动建筑工地全面复工。鼓励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去”,提升市场竞争力,确保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实现恢复性增长。三是推动服务业回暖复苏。深入落实商贸物流、房产销售、旅游市场培植等稳定经济运行激励措施,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全面复商复市。全面激活消费市场,扶持直播电商、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等新模式,遏止批零住餐行业下滑势头,推动交通运输等行业快速回升,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小幅增长。四是抓实重大项目建设。抢抓国家实施“新基建”、发行特别国债和扩大地方专项债规模等政策“窗口期”,积极谋划申报实施一批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重点项目。全力推进5条在建高速、保山坝水生态工程等253个在建项目,尽快开工实施保山冷链物流产业园、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项目,确保全市投资增长10%以上。五是全力兜牢“六保”底线。分类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精准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全力保障居民就业和基本民生。因地制宜制定市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大力帮助辖内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狠抓水电硅材、等重点产业固链补链强链工作,有效满足企业原料、油气等能源供给,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同时,抓好粮油及重要农产品收储调度和市场稳供保价工作,全力保能源粮食安全。抓好重点税源征管,盘活资产资源,提高财政资金效率,落实好化债主体责任,确保工资、民生支出和基层运转得到保障。(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