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清、张卉委员:
您们在政协保山市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建议》(05040048号)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经商市教育体育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政府要主导,搭台筑巢招才引凤平台”的建议
(一)平台育才进一步拓宽,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一是坚持政策引才。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保山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服务产业发展的措施》《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保山市“兴保英才计划”实施办法》及7个人才专项实施细则,形成“1+3+N”人才政策体系。二是坚持产业聚才。紧盯产业发展需求,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培养和引进一批绿色硅、轻纺、新材料、新能源和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文旅康养、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急需紧缺的人才。三是坚持用心留才。从工作生活补贴、编制使用保障、特设岗位聘用、住房保障、科研支持、配偶随迁、子女就学7方面给予引进人才保障。除此之外,我们还采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校园招聘、定向招聘、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等方式,进一步做好人事人才招聘工作。截至2024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1.49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1.37万人。通过招考、引进、遴选等多元化渠道,全年共招聘(募)1556人,成功引进15名高层次人才。全市累计135人享受国贴、省突和省贴,12人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兴保英才培养计划”青年人才专项。截至2024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24.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45万人。累计74人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兴保英才培养计划”技能人才专项。全市累计设立32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覆盖高原特色农业、卫生健康等多个重点领域。2024年,共招聘(募)1556人,引进15名符合服务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其中博士研究生3名,“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12名。四是坚持培训育才。坚持“产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深入对接产业企业,针对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全面调研,精心策划开展绿色能源产业专项、高原特色农业专项、中药材产业专项、文旅产业专项、养老服务业专项,精准培训。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增加就业岗位供给。一是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我市聚焦“土特产”,以绿色生态为引领,以助农带农增收为目标,围绕“1+10+2”重点产业,以“一县一业”为中心,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高效利用咖啡、生猪肉牛、茶叶、石斛、核桃、水果蔬菜资源,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群。202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经营组织达52424个,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1338个,实现农产品加工现价总产值1215.86亿元,同比增长10.02%,增速比全省水平高出0.9个百分点。二是积极引进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围绕绿色硅、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温泉医康养等重点产业,积极争取科技项目资金和各类奖补资金,腾冲科学家论坛带动效应不断增强,我市结合前期深度挖掘的128项合作需求,邀请到有实质性合作的5位院士、14位专家学者、4位企业家参加论坛,达成合作71项,在论坛集中签约28项,涵盖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三是鼓励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目前我市已有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68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6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加大企业梯度培育力度,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年内培育500户优质中小企业。四是发展现代服务业。2022年3月出台《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保山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保办发〔2022〕13号),2023年8月,出台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细化提出20条具体措施、58项具体任务,通过加快地方产业发展,切实拓展就业空间。
二、关于“高校要主动,培树正确就业创业观念”的建议
(一)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优化专业设置。一是构建动态专业调整机制,推进多层次专业布局。保山学院持续突出特色化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配度,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学校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成立康养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云南旅游智库温泉旅游研究基地,结合当前行业人才需求,2025年向省厅报备并获批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人工智能、咖啡科学与工程3个特色专业,并在农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汉语言文学等15个专业增设第二学士学位。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图谱,确定中医学、中药学等2个与国家和区域战略匹配的特色专业群。同步调减传统护理等就业率连续低于学校平均就业率的专业的招生计划,2024年调减幅度达百分50%。新增药品生产技术、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体育保健与康复4个招生专业。申报“康复治疗”“中药学”等高本贯通专业,构建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体系。二是深化产教融合。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医院、医疗机构,围绕岗位能力矩阵重构课程体系,将行业标准、技能竞赛要素、职业资格认证融入教学,提升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企业参与课程占比。打造“沉浸式”实践教学平台,新建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基地,开发虚拟仿真实训1个,实施“学期项目+顶岗实习”进阶培养,提高实训室利用率。
(二)精准匹配就业供需,提高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一是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校企常态化交流机制。保山学院积极与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教育局共同推进毕业生在当地中小学就业工作。合作近一年以来,已有68名2024届应届毕业生在当地实现成功就业,有81名毕业生在莎车县开展教育实习,有70余名2025届毕业生即将前往莎车县就业。积极开拓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外就业市场,与知名企业建立就业合作关系,其中定向福建三安光电有限公司已成功输送33名应届毕业生实现就业,与浙江衢州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二是构建“赛教融合”培养体系。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邀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专家库专家开展公开课、对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国国际创新大赛赛事开展师资培训,11名教师申报职业指导师。推进就业育人项目建设,与企业立项3个特色项目,系统提升了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三、关于“部门要主推,链接各类资源促进就业”的建议
(一)积极挖掘政策性岗位资源稳定就业。一是持续推进政策性岗位开发。保山市积极拓展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三支一扶”、基层治理专干等岗位的招聘规模。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增加招考名额,优化招聘条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部门就业机会,同时,加强宣传推广,提高这些岗位的知晓度和吸引力。2025年全市面向社会拟考录公务员258人、事业单位招聘360人、事业单位公开遴选21人、“三支一扶”招募11人。二是有序引导市场主体开发岗位吸纳就业。认真落实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20条、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17条等政策措施,鼓励经营主体、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积极开发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2025年计划开发各类市场化岗位10000余个,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1000个。2025年以来,对符合条件的24户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3.8万元,发放254人青年就业见习补贴145.6万元。三是持续抓好政策落实促进就业。持续推进基层就业奖补、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等帮扶政策落实落地,确保各项政策惠及高校毕业生。2024年发放基层就业奖补27万元,惠及54人,发放2025届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资金286.2万元,惠及2862人。四是鼓励支持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创业培训。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担保贷款等一系列服务。认真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帮助高校毕业生提升创业能力。2024年,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2572人,其中:SYB创业培训336人,网络创业培训2236人。计划开展大学生职业培训853人,其中:创业培训399人,技能培训454人。加强金融扶持。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的落实力度,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2024年共评选出优秀大学生、退役军人创业项目18个,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47.5万元。2024年,扶持创业2393人,发放贷款57740万元,其中: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80人,发放贷款1753万元。发挥平台效能。全市建成23个创业平台,积极开展各类创业服务活动,孵化创业团队入驻企业356户,带动就业1800余人。2025年,在充分发挥已有平台的创业孵化效能的同时,因地制宜建设各类创业载体,提供不少于30%的场地给创新创业高校毕业生使用。
(二)优化服务指引,构建精准帮扶。一是精准落实“1131”服务机制。实现登记、联系、服务和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就业“4个100%”,促进就业创业。2024年保山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5360人,服务率达100%,已落实就业去向5078人,帮扶就业率94.74%。二是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2024年以来,全市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243场次,参与企业11137户次,共提供52.47万余个招聘岗位。发布网络招聘信息957期,提供就业岗位22.9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数3.02万人。三是强化档案规范化管理。借助“保山市沪滇人力资源服务系统”,成功实现高校毕业生学籍档案转递线下不见面办理,全面推行线上申请、异地通办模式。接收2024年应届毕业生档案17192卷,电话咨询1000余人次。四是深入开展专项帮扶行动。抢抓毕业季时间窗口,积极开展“2025年就业政策暨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进校园”专项行动,全力帮扶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为高校学子的职业发展之路铺就基石。印制了“云南省保山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及服务指引”宣传册等宣传物料,多渠道、全方位广泛发放,力求让全市2025届高校毕业生都能及时、全面地接触到就业创业政策信息,做到应知尽知。2025年以来,积极联动各方资源开展校园就业创业政策宣讲7次,为10000余人次提供专业贴心的就业服务;开展校园招聘6次,招聘高校毕业生企业622家,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4844个,为毕业生与企业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营造出浓厚的就业创业氛围。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的重要论述,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服务供给、兜底保障,努力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