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75356612-1/20251020-00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投资促进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25-10-20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新闻+1° | 保山小粒咖啡:种在深山世人识

手持一颗饱满的红色果实,保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姗姗的开场白直击核心——这是全国唯一获得过尤里卡金奖的咖啡,是国际咖啡师口中的品质璞玉。然而,这颗承载着优质基因的咖啡豆,从田间到舌尖的旅程,却始终绕不开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困境:一边是咖啡庄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另一边是保山小粒咖啡的市场占比始终难以提升。带着对产业破局的探寻,我们走访了当地多家庄园与企业,试图解开优质基因市场困境之间的矛盾。



新庄园之困:避免庄园沦为拍照背景板,克服同质化成必由之路


在一家刚开业不久的贡江咖啡庄园里,青山环绕的环境、设计精巧的景观让人心生好感,随手一拍便是出片佳作。但记者漫步庄园,遇到的游客却屈指可数,热闹的场景只停留在照片里。

环境、咖啡味道都不错,但和昨天去的庄园没什么区别,少了点新鲜感。外地游客李浩然的反馈很直白。另一位游客王乐则带着遗憾表示,特意远道而来,却没能体验到咖啡豆采摘,少了点亲近咖啡的实感

面对游客的反馈,庄园负责人何文俊坦言,目前庄园仍在起步阶段,已经投入3500余万元,但受区位和季节影响,客流量一直上不来,客人大多是冲环境打卡,回头客很少。

事实上,贡江咖啡庄园的困境并非个例。在保山,不少新起步的咖啡庄园都面临着高投入、低客流的难题:优美的环境能吸引首次打卡,却难留住渴望深度体验的游客;千篇一律的玩法让咖啡庄园沦为拍照背景板,克服同质化成了持续引流的必由之路。

老庄园的破局尝试:从“看风景”到“玩咖啡”,努力把流量变“留量”



与新晋庄园的迷茫不同,运营多年的比顿咖啡产业文化园,找到了一条差异化路径——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比顿咖啡庄园。


大家可以亲手摘咖啡果,跟着我们一起去皮、烘焙、研磨,最后冲煮出自己的一杯咖啡。在比顿庄园的采摘体验现场,销售经理王有芳带着游客走完从种子到杯子的全流程。游客龙梦醒带着孩子参与其中,直言这种体验很特别,能让孩子真正了解咖啡文化。

这套打磨了近5年的体验流程,确实提升了游客黏性,但王有芳仍有顾虑:很多人是冲体验来的,可问起比顿种的是什么咖啡品种,不到10%的客人能说出保山小粒咖啡,更别提瑰夏、铁皮卡这些细分品种了。单靠一个庄园,很难把品牌打出去。更棘手的是,即便游客在庄园体验满意,后续消费也难以形成闭环。不少人会顺路去周边村落逛一逛、尝一尝本地小吃,但周边住宿入住率始终不高,庄园+村落的联动没能转化为持续的消费力。

庄园带来了流量,但如何把流量变留量,让咖农真正受益?隆阳区潞江镇副镇长杨光银给出了方向,我们正在引导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种植、加工、旅游有机融合,让产业红利覆盖更多人。

市场之惑:品质佳却客稀少,消费者为何不买单?


走进比顿咖啡的市区旗舰店,店内可以品尝正宗保山小粒咖啡豆制作的饮品,却鲜少见到客人;而不远处的连锁咖啡品牌店,却始终人来人往。这种鲜明对比,道出了保山小粒咖啡的市场困境。

知道保山是咖啡豆产地,品质好,但连锁咖啡更便宜、更快捷。消费者顾女士的选择很实际。另一位消费者高先生则表示,保山本地手冲咖啡味道不错,但价格偏高,想打卡特色店,可这样的店太少了,很难经常喝到。


我们用的都是精品咖啡豆,单原料成本就比普通豆子高很多。比顿咖啡文化馆负责人刘丽坦言,消费者看不到原料背后的品质差异,不愿为高价买单。但就算有压力,我们也不会降低品质,就是要把最正宗的保山小粒咖啡味道留住。

品质优势没能转化为市场胜势,核心在于品牌认知不足”——市场缺乏对保山小粒咖啡价值的统一认知,也没有足够的信任背书,让坚守品质的本土商家在竞争中步履维艰。

破局之道:全链条发力,从“有标准”到“有影响力”


为了给保山小粒咖啡正名,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早已行动。我们会定期检查获批使用地理标志的企业,从产地溯源、生产工艺到质量监控、标识使用,每一环都不放松。保山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科工作人员王芹桂介绍,目前保山已构建起事前把关、事中控制、事后执法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建立了268项涵盖种植、加工、检测的标准,还有21家经营主体获批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注册咖啡商标超600个。


这套监管体系,相当于给保山小粒咖啡贴上了品质身份证,但从有标准有市场,还需要更多推力。

我们连续办了两届世界精品咖啡产业发展大会,通过一带一路把保山咖啡推向国际。越来越多国家的从业者关注保山,品牌知名度正在慢慢提升。保山市咖啡产业协会执行会长李晓波说。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立本则给出了产业发展的核心思路:精品化和一二三产融合,是保山咖啡破局的关键。我们要做强加工环节、带动种植环节、推动旅游环节,线上线下、国内国际一起发力,让更多人认识、爱上保山小粒咖啡,让它得醇香、得有魅力。

“网红”到“长红”:全链条协同才能通向共富


从庄园的同质化突围到品牌的价值重塑保山小粒咖啡的破局之路,从来不是单点发力,而是全链条协同。破局的关键在于,庄园要从卖产品、卖环境转向卖体验、卖文化,成为区域品牌的线下体验厅;而对产业来说,则要把标准从纸面落到地头,让品牌从产地走向市场,形成抱团发展的合力,将保山小粒咖啡从一份原料,打造成一个有标准、有故事、有溢价的文化符号。当消费者愿意为一杯咖啡背后的风土、文化和标准付费时,我想保山咖啡的这股烟火气,才能真正转化为百姓鼓鼓的钱袋子,这条从网红长红的融合之路,才能通向共同富裕的远方。

转载来源:保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