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田园镇关庙社区开展农居环境
户外广告“假乱俗”乱象治理
近日,田园镇关庙社区根据整治农村户外广告“假乱俗”乱象工作要求,居委会第一时间行动,社区境内“假乱俗”广告清理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关庙社区大力组织居干部、驻居工作队员、田园镇治理人员、居委会志愿者等工作人员不断推进治理,明确重点专项整治。重点围绕道路沿线,中小学校、组织活动场所、卫生医疗单位、居委会所在地、公共设施设备(如电线杆、公厕等)、房屋建筑墙面、单位周边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凡涉及导向问题、政治敏感性问题及损害国家尊严和利益的违法户外广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安全、身体健康的食品、保健食品、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户外广告;含有欺骗误导消费者的金融投资、招商、收藏品等违法户外广告;妨碍社会公共秩序、违背社会良好风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户外广告;群众投诉举报中反映强烈的违法户外广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广告,以及禁止发布广告的商品或服务的广告和未经批准擅自设置的广告等进行清理整治。(昌宁县专项办供稿)
腾冲市:不仅村美更要民富!
近年来,马站乡和睦村以“产业强、生态优、村庄美、乡风好、农民富”为主要目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人才、乡村产业、乡村经济等重点工作上持续发力,着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展示好形象,推进乡村社会和美和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大村内污水治理、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等工作力度,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现村庄干净整洁。讲好“主人公”故事,充分挖掘村民身边的先进典型,通过建立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十星级文明户、村规民约大家讲等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倡导树新风、立正气,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和激励村民崇德向善。
画好同心圆,推进乡村建设同规同管。认真思考谋划,做到规划先行、分项实施。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各项短板,持续推进村内水利、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场所建设,着力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向自然村(组)覆盖。持续加大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力度,做好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发挥“头雁”作用,注重人才培育,2024年共组织4期乡村人才到先进地区学习经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打造智慧库,推进乡村人才共育共享。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加大引导宣传,邀请能人回村当好指导员、监督员、智囊员,对村庄建设献言献策,真正将有益于家乡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贯穿于和睦村的整体规划中。按照“聚乡贤之势,振兴经济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宗旨,充分发挥本土人才对家乡情感深、环境熟、动力足的特点,大力培育本土人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头雁”作用。注重人才培育,2024年共组织4期乡村人才到先进地区学习经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打好优势牌,推进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以三产融合发展为目标,做好闲置资源、存量资源盘活和对文化资源、优势资源的保护开发工作,推出了和睦“茶花游”“茶花宴”等乡村旅游主题,举办了“幸福马站、花开和睦”文化活动,打造和睦红花茶油品牌,开展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主动推进大型古法榨油体验中心建设,逐步实现和睦村红花油茶外延向游玩、餐饮、体验、产品销售全产业链发展。
打好组合拳,推进乡村生活富裕富足。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在流转土地上共种植90余亩古树红花油茶4500余株,红花油茶古树林、培育新植林交相呼应,“茶花游”“茶花宴”等乡村旅游主题效益日益凸显。2023年,和睦村接待游客1.8万余人,产油9000公斤,带动群众增收220余万元,2024年通过产业带动,全村实现劳动力就业900人次,实现群众务工收入10万元,真正做到让群众钱包“鼓起来”。通过出租“茶花宴”餐厅、出售茶油、种植特色农产品等方式,让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2024年,村集体经济预计突破100万元。(腾冲市专项办供稿)
龙陵县: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近年来,象达镇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抓点、串线、促面,精准施策,实现居住环境美化、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优化、精神文明提升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绘就了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坚持多措并举 牢牢抓住居住环境提升关键“点”。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旧房整治提升、污水治理等工作,积极引导农户新建和改造标准卫生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1.05%。以旅游景区、便民服务中心、农贸市场等公共区域为重点,加快农村公共厕所建设,目前已新改建农村公厕13座。建立了农村垃圾“户清扫分类、村(组)保洁收集、镇集中无害化处理”模式,确保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100%。目前已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1个,新改建生活垃圾收集站2座,组建保洁队伍17支、保洁员176人。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和反面曝光监督相结合,组织人员对全镇垃圾整治工作进行观摩评议,在各村设置环境卫生“红黑榜”。把村内村外、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重点领域作为垃圾整治工作的着力点,全力整治环境“顽疾”。2023年以来,处理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3个、清运垃圾450吨,处理非正规建筑垃圾堆放点1个、清运建筑垃圾24吨。
强化生态治理 不断擦亮乡村风貌提质风景“线”。积极推进农村污水管网建设,集镇建成区污水管网延伸至周边5个村民小组,对人口聚集程度较高、污水生产规模较大的集镇和村聚居点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目前共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处。在集镇共铺设污水管道13.2公里,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处,集镇建成区内污水收集处理率均达90%以上。结合农村庭院整治、河长制管理、大河治理等行动,常态化开展房前屋后沟渠杂物清理。每年组织党员、群众科学开展村内河道疏浚、水域漂浮垃圾、河岸垃圾清理,组建“护河员”队伍常态化对象达大河进行保洁。2023年以来已综合清理河道18条,出动人力585人次,长度65公里,清理河道河岸杂物10.2吨。在全镇辖区内加强公共空间管控,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旧房整治提升行动,2023年以来已实施农村宅基地房屋拆除重建43户。以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机制为抓手,建立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推动串联乡村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主要产业和特色村庄的区域联网骨干公路建设。目前已完成“四好农村路”60公里、安保工程112公里,建成村组硬化便道397公里,惠及15村,受益农村群众38374人。推进村庄“三化”工程,完成农村公路绿化60公里,绿化面积4340平方米,以村组主要道路、广场为重点,安装公共照明路灯450盏。
发展优势产业 持续提升生活质量整体“面”。象达镇结合发展实际,推动石斛产业发展,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为目标,通过引进深加工企业、冷库建设、打造规范化加工厂、培育产值大户等措施,实现石斛种植集约化,带动更多村民加入枫斗加工“大军”发展“指尖经济”。依托主导产业畅通物流链条和培育市场主体,建设象达镇创客中心,畅通农户与直播团队形成稳定购销关系,2023年实现农产品电商交易总额2千余万元。构建“一约四会”治理体系,村民严格按商定办事,四会成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宣传活动80余场次。长期以来,象达镇持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积极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最美家庭”评选、全民阅读活动,网格化开展乡村治理工作。目前,现有县级及以上文明村14个,全镇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489场。(龙陵县专项办供稿)
施甸县:“多功能”文化园成为群众“幸福源”
走进仁和镇菠萝村大坝组葳蕤文化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绿意盎然、生机涌动的景象。枝头的香梨已经成熟,芒果开始透红,北面荷塘里,荷叶田田,露珠摇摇欲坠、惹人喜爱。村里的老人三三两两地在荷塘中的沁心亭里闲坐乘凉,分享着最近的新鲜事儿。
一个枝繁叶茂的“沁心园”。大坝组有76户人家,2018年,菠萝村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为抓手,为改变原有的群众议事及文化生活无场地、不规范等问题,大坝组小组长广泛动员村民捐出自家的小部分自留地用于建设文化园,百姓心齐、一呼百应,葳蕤文化园便风风火火地建了起来。建成后,小组长带领64名村民去往勐波罗河流域捡拾鹅卵石作为文化园入口的墙体,筹集社会各方力量为文化园捐树添彩,如今的文化园,芒果树、梨树、坚果树、睡莲、火把花……种类繁多,不一而足。在这里,建起了村民“后花园”,绘出了美丽乡村好风光。
一个凝聚人心的“同心圆”。平日里,村组干部会把村民聚集在文化园内,在蝉鸣鸟叫中叙家常,听民声、解民情、汇民意,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大家各抒己见,聊的是问题,解决的是民生,稳定的是民心,在这里,架起了干群和谐“连心桥”,议出了百姓幸福好生活。近日,县政协领导干部、仁和镇领导干部、菠萝村村组干部、党员代表、大坝组群众代表等30余人聚在文化园就大坝组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问题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像这样的活动,在文化园内时有发生,干部与村民聚在一起,为如何建设美丽大坝、和美菠萝出谋划策,文化园成为了凝心聚力的“同心圆”。
一个文明浸润的“幸福源”。菠萝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带头引领作用,用活了葳蕤文化园这个“小戏台”,切实发挥文化园民主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文体娱乐“一园多用”的功能,开展健康向上、情趣高尚的文体活动,让葳蕤文化园成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村干部把理论宣讲的现代“讲台”搬上“小戏台”,打通理论宣讲进村组的“最后一公里”,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廉政教育、移风易俗、殡葬改革等宣讲,聚焦春节、中秋、重阳等节日开展“讲孝道”“好儿媳”等评选活动,在这里,围起了民间“大讲堂”,传递着孝老爱亲好风尚,文化园成为了滋生涵养文明乡风的“幸福源”。(施甸县专项办供稿)
【简讯】
昌宁县:卡斯以村为单位,依托村民委员会,组织发动辖区社会力量和居民群众,开展村庄、庭院和居所卫生大清洁、大整治活动,全面清理雨水过后的垃圾、淤泥等。做好卫生防疫知识宣教,组织发动专业队伍和辖区广大干部群众,以村、农贸市场、中心卫生院、客运站、公园、公厕、垃圾桶等为重点,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及时清除室内和庭院垃圾、积水,铲除蚊虫孳生环境,降低虫媒传染病等传播风险。组织居民开展居家环境清洁,对厨房、卫生间、居室卫生清洁和消毒。开展村庄环境清洁,清理楼道、村庄庭院、房前屋后各类堆物堆料。卡斯镇下步将持续关注汛期汛情,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爱卫组织管理,深入持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昌宁县专项办供稿)
龙陵县:7月15日,龙陵县红十字会在全县11家群团组织中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共100余人参加了培训。红十字会救护师通过理论知识讲解、视频教学、模拟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救护概论、心肺复苏、AED的使用、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等四大核心内容,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心搏骤停、黄金四分钟、心肺复苏操作步骤等应急救护知识,以及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方法与操作要点。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后,学员们分组逐一进行心肺复苏和AED实操考核,成绩认证合格的学员将会获得“红十字救护员证”。(龙陵县专项办供稿)
施甸县:今年以来,万兴乡聚焦新时代廉洁文化“强基行动”任务分解清单,因地制宜不断丰富拓展创建“清廉机关”,持续对乡清廉文化广场进行优化提升。在便民服务大厅门前一侧的墙体处,将凝练的“清廉家风十条”“德能勤绩廉”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的“六大纪律”上墙,让便民服务大厅干部职工时刻“浸泡”在廉洁文化的氛围里,不断增强纪律规矩意识,敬畏党纪法规,廉洁用权,保持“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热忱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切实在群众中树立“清正廉洁”党员干部形象,大力营造“崇廉尚廉”的浓厚氛围。墙体上的每一幅绘画、每一句话,都是群众喜闻乐见、可看可感,接地气,传承了当地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有效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清廉机关”建设、清廉文化广场建设的积极性,不仅为基层党员干部接受廉洁教育提供“户外课堂”,也让广大群众共享清廉文化建设成果,使清风正气得到弘扬、崇德尚廉蔚然成风。(施甸县专项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