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小积分”积出边陲小村新面貌
近期,如果你走进腾冲市明光镇凤凰村,会看到如同金黄色的海洋般铺展开来的万寿菊,从山脚蜿蜒至山腰,仿佛是大自然的调色盘。火山石板镶嵌其中的道路干净平坦,庭院古朴整洁,花草盆景相映成趣,这些都是凤凰村推行“积分制”的成果。
近年来,凤凰村为深化文明村镇创建,积极探索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新路径,以“积分制”为抓手,积极营造比学赶超、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党建引领举旗定向。凤凰村针对党员量身定制“先锋积分”,建立村党委主抓,延伸至各村民小组具体抓的村组联动机制,把党员参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纳入职责和积分项,对130余名有服务群众能力的党员划片定责,定期联系服务留守儿童、居家老人等重点群众80余人,着力化解矛盾纠纷,持续解决好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同时,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依托党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先后探索种植万寿菊1140亩、烤烟1800亩,中药材3100亩,大马士革玫瑰200亩,玉米、苦荞、油菜、向日葵等共计4000余亩,淮山、马铃薯、工业辣椒等共计2100亩,鼓励群众养殖猪、牛、羊等4000余头,以“试在先、做在前”的干事创业氛围推动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腰包鼓起来。
着力破解乡村治理中的难题。凤凰村坚持以好家风带好民风,把孝老敬亲、移风易俗等写入17个村规民约和纳入积分制,按照“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4个部分逐一进行明确,开展“立家训、树新风、做表率”活动,组织大家在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对700余名老人进行节日慰问。同时以积分制推选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推出省级孝老敬亲道德模范1人、市级文明家庭3户,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做起来、一起做”的村风民风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带领群众把主人翁意识提起来。
探索、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积分管理”模式。凤凰村细化、积分化环境整治任务,整合、重组村民理事会、村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选出16余名党员作为村庄保洁员,广泛发动村内党员、青年团员、志愿者200余人常态化开展“周五区域打扫、每季全域清洁”活动。同时,深入开展“人居环境示范户”创建行动,按照“一院一景、一户一韵”的要求推动家居环境整治,成功推出全国最美家庭1户,评出人居环境示范户16户,以“树典型、众参与”的治理思路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形成“一处美”到“处处美”的生动画面。(腾冲市专项办供稿)
隆阳区:积极创建绿美社区 生态隆阳更宜居
近年来,隆阳区紧紧围绕“绿美、宜居、特色、韧性”的要求,多措并举开展绿美社区创建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全区人居环境,让生态隆阳更宜居!走进青华海PARK天宸园小区,只见健康步道、休憩凉亭及儿童娱乐场所与绿化景观紧密相融,三条东西横向的绿色景观带分布于居民住宅楼间,居民在家中临窗而望,小区绿意尽收眼底;在楼下的休闲区域,居民们在楼下散步休闲、孩子们在游乐场欢快玩耍,一派怡然自得的生活景象跃然眼前。这里的绿化环境相当舒适,早晚老人常常带着小孩下来玩耍,老人们也喜欢在这里坐坐。天宸园小区有住宅楼16栋,住户604户,绿地面积达15280平方米,绿化率达35%以上。它的设计理念是“上有树、中有花,下有草”。上有树,种植有常绿乔木,比如香樟、桂花,还有果树、落叶乔木,有珍贵的银杏、乌桕、皂角;藤灌木有紫荆花、山茶花,构成了一个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绿化结构。在相关部门和小区所在宋家墩社区工作人员指导下,天宸园小区坚持做好绿化保洁工作,将日常浇水、施肥、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列入周计划、月总结,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并有良性发展。
自绿美社区创建以来,宋家墩社区已成功创建3个绿美小区,其中,天铂小区成功创建为市级绿美小区,天玺、天宸小区分别创建为省级绿美小区。社区在建设绿美小区时,联合青华海PARK周边其余小区共建小区生态圈,致力于通过绿化景观设计反映城市地域特征和区域文化特色,实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美好愿景。青华街道宋家墩社区管辖6个居民小区,1200余户7300余人。在绿美小区创建中,宋家墩社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红”引领“发展绿”,着力为居民营造“行走在绿荫中,生活在花园里”的美丽宜居环境。
在绿美小区创建中社区联合各方力量补植增绿。一是通过“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组织100余人的义务植树队,结合植树节开展多种形式的绿美植树活动。二是动员居民参与到“认养一棵树,变身绿管家”的实践活动当中,成为小区绿化的义务监督员、保护者。宋家墩社区的创建工作只是隆阳区绿美社区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2022年以来,隆阳区将绿美社区创建工作作为关系群众的民生实事来抓紧抓好,着力构建和不断优化城市社区绿地系统和山水空间格局,打造大中小“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类型丰富、幸福宜居”的绿美社区。在城市主街道小区和单位、新建小区、旅游景点周边小区、改造提升的老旧小区范围内,开展墙体、屋顶、阳台等立体绿化美化和宅前屋后景观提升,按照“后院前置、后绿前移”的思路,推进居住小区、单位实现生态空间共享。采取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合理搭配绿化苗木、完善绿化功能、提升现有绿地品质等方式,增加小区绿地空间和拓展绿化层次。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严格落实绿化美化责任制,建立健全管护长效机制,绿美社区建设取得实效。
据统计,自绿美社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共创建绿美社区53个。目前,有8个小区被认定为云南省绿美社区,2024年计划创建市级绿美社区23个。(隆阳区专项办供稿)
施甸县:以常态化管护与评比机制推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为深化村组人居环境改善,水长乡将每月10日定为“村庄清洁日”,全乡9个村以小组为行动单元,开展清扫活动,推动各村在环境卫生整治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让爱护环境、守护家园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环境整治日当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宁静的村庄,村民带着对家园的热爱,携带着扫帚、锄头、镰刀等工具,投入这场紧张而又充满乐趣的劳动中。在清扫队伍中,有的人手持扫帚,弯着腰,一丝不苟地清扫着道路上的每一片落叶和白色垃圾;有的人则挥舞着锄头,用力挖着路边的杂草;有的人拿镰刀,清理路边的杂树枝;还有的人沿着沟渠边缘,仔细清理着淤积的垃圾,确保雨季排涝能够畅通无阻。
环境整治日活动不仅提升村庄的卫生状况,更激发村民们的环保热情与集体归属感。村民们纷纷表示,愿继续参与此类活动,共同携手守护家园的美丽与整洁。
以此为契机,水长乡顺势而为,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评比机制。该评比机制采用“红黑榜”公示制度,对在工作中表现优异的村组给予公开表彰,以此树立榜样;同时,对卫生状况不佳的村组进行公示,并敦促其及时整改。(施甸县专项办供稿)
龙陵县: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近年来,腊勐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从“建、治、产、转”四字入手,积极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腊勐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全力推动全镇项目建设,聚力推动形成项目梯次推进、产业链群发展、投资结构优化的良性循环。腊勐镇重点推动松山村大寨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松山村新田坝热带产业示范基地、腊勐镇松山精品咖啡示范园项目、松山村咖啡产居融合、腊勐镇电能烤房及附属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补齐经济基础设施短板,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设施支撑。重点推进长箐村主任箐小学基础设施、腊勐集镇农贸市场周边排污工程、松山村新田坝片区道路硬化、腊勐镇混当大沟修复工程、腊勐村大湾子自然村至腊勐集镇道路硬化等重点项目建设,补齐乡村社会基础设施短板。
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腊勐镇从“细”处入手、往“实”处用力,着力打造生态美、庭院美、生活美、人文美的生态宜居和美乡村。2024年以来,组织发动群众参与4000余人次,对辖区100余处点位进行整治,竭力打造干净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持续见缝插绿、有效增绿,完成义务植树2.9万余株。扎实推进“大三格”“小三格”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建设,2024年以来,腊勐镇共完成“大三格”建设41座,“小三格”化粪池117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持续推行矛盾纠纷“三级三次”调处机制,今年以来,全镇共排查出矛盾纠纷30件,调处成功率为100%。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和普法强基补短板“个十百千”行动,群众信访总量、矛盾纠纷数量、刑事发案数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腊勐镇紧盯“产业先行、强村富民”目标,着力打造松山高海拔精品咖啡“一张名片”,生猪、肉牛“两个万头”和烤烟、水果、蔬菜“三个万亩”特色产业样板,2023年全镇完成咖啡鲜果产量2700吨、干果产量600余吨,实现总产值2000余万元。崧越弘旅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党组织+合作社+电商队+农户”的发展模式,让石斛、多肉花卉、非遗小木榨手工红糖、茶叶、鲜食豌豆等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拓宽电商销售渠道,将“小买卖”做成“大产业”;合作社建立“532”的联农带农机制,解决了群众“富口袋”的问题。
同时,腊勐镇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推动文明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活动阵地,广泛开展理论宣讲、移风易俗、应急避险、健康知识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服务活动,让移风易俗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对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让移风易俗理念植根乡土,持续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人引导人,带动身边群众共同营造文明家风、文明乡风。(龙陵县专项办供稿)
昌宁县:上门回收让垃圾“变现”
随着垃圾分类治理的推进,如何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打通上门回收的“最后一公里”成了重中之重。温泉镇积极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供上门有偿回收服务,让有价值的可回收物“变现”,美化了村民居住环境。近日,温泉镇大九甲村集中收购点一辆标有“绿巨能再生资源回收车辆”字样的货车旁,几位拿着废旧物品的村民在排队等待称重。“家里存放的旧衣服、废纸、废旧轮胎这些杂物都有人进村子里来回收,真的帮了我们大忙,今天我家卖了多块钱!”大九甲村村民左金华看着手中变卖“废品”换来的现金高兴地说。
“全镇月份开始推进废旧物品回收,在各村设立一个集中收购点,每个收购点有具体的时间规划,分时间段安排人员进行入村收购,做到定时定点收购。对于可回收物数量多、行动不便的群众还可以提供上门服务。”温泉镇负责此项工作的业务员徐向琪介绍。
据了解,绿巨能公司将回收后的废品统一分类打包,发往相关企业进行再生利用,最终“变废为宝”,提升资源利用率。通过建设镇域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不仅节约环卫部门在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过程中的成本,还从源头上推动乡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助力温泉垃圾分类。
小小的垃圾回收处处体现着乡村治理水平。温泉镇分管生态环保工作的武装部部长杜先权表示,接下来,温泉镇将继续完善镇村垃圾回收利用体系,持续提升垃圾回收服务的便捷度,用实际行动关心群众身边的每一件“生活琐事”,努力打造更优良、更整洁的生活环境。(昌宁县专项办供稿)
【简讯】
施甸县:近日,施甸县酒房乡组织志愿者在摆田村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为15名留守儿童带来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活动中,志愿者一对一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孩子闲暇时间帮助家长分担家务,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还向孩子们科普法律知识、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等安全知识,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志愿者为孩子们挑选适合的读物供其选择阅读,当起了孩子们的专职辅导员,为他们答疑解惑。在美术课上,一群热情的志愿者走进校园,鼓励学生们以人居环境为绘画主题,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脑海中的乡村美景。有的孩子画了一个被鲜花环绕的村庄,村民们在宽敞的广场上快乐地跳舞;有的孩子画出了现代化的农业设施,高效地种植着丰富的农作物;还有孩子想象中的乡村有着会飞的汽车和能与人交流的动物,充满了科技与和谐的气息。(施甸县专项办供稿)
昌宁县:近日,温泉镇大九甲村集中收购点一辆标有“绿巨能再生资源回收车辆”字样的货车旁,几位拿着废旧物品的村民在排队等待称重。“全镇月份开始推进废旧物品回收,在各村设立一个集中收购点,每个收购点有具体的时间规划,分时间段安排人员进行入村收购,做到定时定点收购。对于可回收物数量多、行动不便的群众还可以提供上门服务。”温泉镇负责此项工作的业务员徐向琪介绍。据了解,绿巨能公司将回收后的废品统一分类打包,发往相关企业进行再生利用,最终“变废为宝”,提升资源利用率。通过建设镇域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不仅节约环卫部门在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过程中的成本,还从源头上推动乡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助力温泉垃圾分类。(昌宁县专项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