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绿美公路”落笔成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全乡人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系列活动,如“一月一现场”“3·12植树节”“国庆植树”等。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形成了全民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局面。
截至当前,全乡共对20余条农村公路进行植绿补绿,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捐资、捐树(花),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新种和补种长春花、万寿菊、满天星、木春菊、金森女贞、清香木、三角梅、芒果树、蓝花楹、紫荆花等绿植近6.5万株,新安装和修复太阳能路灯409盏,持续“扮靓”乡村道路沿线。同时,芒宽乡组织群众开展“扫干净、理清秀、绿起来”行动,清除垃圾、违规建筑等,大力改善路容路貌,使公路与沿线村庄、自然景观、原有绿化协调融合,让公路沿线处处皆美景,打造令人记得住、能怀念的“绿美公路”。
产业大道繁花似锦,美景如画。六东线至龙洞,起于怒江边,止于龙洞,路线里程长2.1公里。近年来,芒宽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热带水果产业,流转土地,引进多家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发展万亩柑橘绿色规模高效农业,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民小组600余户农户受益,年用工量达1万多人次。芒宽乡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累计种植木棉花450株、长春花4200株。随着农村公路绿起来、美起来、宽起来、畅起来,不仅改善了该条道路的通行条件,还助力了乡村旅游发展。
“六横五纵”凝心聚“绿”。“六横”包括振兴路、团结路、幸福路、学苑路、文兴路、长寿路,“五纵”有滨河路、政通路、兴贤路、黎新路、黎水路。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擦亮振兴“底色”,芒宽乡组织乡村领导、干部、志愿者等200余人,开展栽花植绿活动,随着长春花和万寿菊花苗逐一落地,公路两侧的空地、绿化带俨然变成一道全新的绿美风景线。
路顺百业兴,道美民心畅。下一步,芒宽乡将持续开展植绿、补绿活动,树立生态文明新风尚,继续推进“绿美公路”建设,着力打造美丽舒适、绿色生态、安全畅通的公路环境,切实改善公路环境质量,实现芒宽公路“绿、美、亮”的美丽融合,打造联系党和人民的“民心路”、服务乡村振兴的“致富路”。(隆阳区专项办供稿)
龙陵县:陪餐制度 让校园食品更安心
“同学,你觉得今天的菜味道怎么样?能不能吃饱?”“有没有什么特别想吃的菜?……”近日,在平达乡平安小学的食堂,平安村党总支书记正一边和学生共同用餐,一边聊着校园餐的情况。
学生吃饭,领导干部“作陪”。今年以来,平达乡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为契机,聚焦“校园餐”安全问题,不断强化对学校食品安全与餐饮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扛牢扛实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责任。
“如何做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早在2019年,我们就开始施行校长陪餐制度。今年以来,我们在校长陪餐的基础上施行乡村两级领导干部到校陪餐制度,进一步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平达乡相关负责人周竟介绍。
陪餐制度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陪同外,更增加了“看、查、检、听、品、评、促”等多种方式。通过“看”校园用餐环境和厨房卫生情况,“查”食堂规范运营和食品安全情况,“检”采购的食品原材料,“听”用餐学生、教职工及家长的意见、建议,“品”校园当日餐食,自费体验食堂饭菜质量,“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总体情况、存在问题,“促”陪餐制度落实。同时,陪餐制度还明确要求党政主要领导、挂校领导干部和各村党总支书记陪餐频次,真正做到对校园食品安全“体验式”监督,切实保障师生的饮食健康和权益。
“陪餐人员每次来学校,都会进入食堂后厨检查,查看原材料储存、食品留样等,收集学生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指导,督促我们进一步改善学生用餐环境和质量。”平安小学校长熊大祥说道。
校园食品安全关联千家万户,建立陪餐制度,不仅能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护墙,更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问题,进一步强化“家校乡村”四级联动,有效提升学校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下步,平达乡将坚持严格落实陪餐制度,鼓励和引导学校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龙陵县专项办供稿)
腾冲市:固东镇2024年“书香浸润好家风 善言善行育文明”文明讲堂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道德文明新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推动先进道德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0月25日,腾冲市级文明单位——腾冲市固东镇组织开展2024年文明讲堂活动。
本次文明讲堂以“书香浸润好家风 善言善行育文明”为主题,按照讲故事、诵经典、谈体会三个环节展开。
讲故事:保山市文明家庭李文良讲述了他的家风故事,那些书页间流淌的智慧和情感,如同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家风的重要性。
诵经典:通过诵读《人间正道是沧桑》,让大家了解到革命先辈的心路历程及祖国一路的成长史、发展史、奋斗史,让大家补足精神之钙,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更是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要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谈体会:在谈体会环节,大家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参加此次文明讲堂为契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做家风建设的“践行者”、优良家风的“传承者”,以良好的家风涵养初心使命。(腾冲市专项办供稿)
昌宁县:聚力人居环境整治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为进一步强化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打造干净整洁的乡村新貌,营造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田园镇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全力推动人居环境大变样、大提升,努力打造村庄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
聚焦重点强治理。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镇村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和党员群众从“细”处入手、往“实”处用力,紧盯道路沿线和乱堆乱放杂物等现象,聚焦房前屋后、道路沟渠等重点区域,不断提升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持续刷新乡村“颜值”。
全员发力提质效。党员干部带头、志愿者、群众全员参与,对村组道路、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生活及建筑垃圾等进行整治,清“死角”、扫“盲区”、治“顽疾”,分工有序,人人出力,逐一整改治理,竭力打造干净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
长效机制促治理。健全网格日常清洁、生活垃圾处理等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全面扫清“脏乱差”,真正实现“净绿美”,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长治长清,建立网格化责任清单。同时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形成乡风文明新风尚,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看得见、稳得住。(昌宁县专项办供稿)
施甸县:中国移动施甸分公司“61520”平台助力留守儿童关爱工程
为发挥数智化优势为保山市关爱留守儿童贡献力量,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中国移动打造了“6”大关爱功能并承载于“1”个易用好用的数智关爱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贯通“5”级关爱机制,达成家校“2”端联动,实现“0”距离守护孩子成长的“61520”首套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数智化解决方案。
施甸县第三完全中学是“61520”首套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数智化解决方案的使用者,在校内完成亲情电话亭、心理咨询教室的建设工作,将6大功能搭载至学校管理端、家长端、学生端。完成认证的同学,可以与远在省外务工的父母进行视频通话,在亲情电话亭里,孩子和亲人双方言笑晏晏,其乐融融。
下一步,中国移动施甸分公司将以施甸县第三完全中学为示范,积极推进施甸县姚关镇中心小学、施甸县仁和镇五楼明德小学两所试点学校的打造,让“61520”项目惠及每一个家庭,让数智化的暖流为施甸关爱工作持续升温。(施甸县专项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