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9130195-9/20241127-00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公开目录
  • 爱国卫生运动、健康云南行动
  • 发布日期
  • 2024-11-27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专报第42期保山市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作情况专报

隆阳区:以绿为底色 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开展以来,隆阳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优化均衡城市绿地,拓展绿色公共空间,在“增绿”上下功夫,在“提质”上做文章,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打造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乐享其中”的民心工程。

立冬过后,大批候鸟又回到草绿鱼肥的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而犹如候鸟一般的旅居人群也陆续来到了避寒胜地——保山隆阳。

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接近1360公顷,是保山中心城市唯一一个4A级旅游景区。从2022年绿色景区创建以来,公园内的树木也实行建档立卡,有专人管护。如果说青华海是隆阳区的眼睛,那么这双清澈的眼睛一定也看到了隆阳爱绿、护绿的实际行动。

近年来,隆阳区紧盯城市绿地率、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等绿美建设关键数据,充分挖掘城市建成区范围内闲置土地、已征未用土地和零星用地等可绿化空间资源,累计完成723个绿美点位建设,新增及提升绿化面积191万余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三年前的12.52平方米增加到14平方米以上,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

隆阳区板桥镇左所村的沈家坪自然村,三年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如今它已是小有名气的省级绿美村庄。左所村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就来自一家一户小家美成就了千家万户大家美。2022年,沈家坪自然村的村民们保留了房前屋后的茶树、桂花,拆除旱厕种上蔬菜,在边角旮旯和空闲地上种花种果,建成了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目之所及绿意葱茏、生机盎然。

保山端阳花市,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比春节还要热闹的节日。而今年端阳花市上的斗花活动尤为热闹,老百姓种在房前屋后的奇花异草终于有了争奇斗艳的大舞台。以花市促文化传承、以文化促绿美建设,这也是保山隆阳的创新举措。三年来,隆阳区累计建成61个绿美社区、501个绿美村庄,城乡环境日渐向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乡绿化美化建设取得新突破。隆阳区专项办供稿)

腾冲市:不忘“厨”心“食”刻坚守

为全面落实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加强食堂管理及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辖区校园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师生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滇滩镇开展校园食堂管理及从业人员培训,共计60余人参加培训。

通报近期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针对学校食堂日常存在的风险隐患和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结合各级各类检查发现的问题,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案例分析、法规讲解等形式,强调食品管理和从业人员在思想上要增 强法律意识、底线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在日常管理上要严守自查管理规范、过程管理规范、人员管理规范,切实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针对校园食品安全关键环节及规范化操作,如环境卫生、食材采购验收、食材清洗、食材切配、烹饪加工、食品留样、餐饮具洗消、病媒生物防治、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培训。要求学校进一步健全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明确岗位职责,严格把控食品采购、食品加工人员卫生、食品加工环节、餐厨具清洗消毒、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以及资料台账管理等关键环节,确保食品安全闭环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此次培训不仅增强了学校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还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技能和从业水平。下一步,滇滩镇将持续深化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压紧压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坚决维护校园食品安全底线,为师生的健康与安全保驾护航,让他们在校园里吃得安心、放心、舒心,筑牢学校食品安全防线。腾冲市专项办供稿)

施甸县:施甸379名运动健儿积极备战保山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

连日来,施甸县参加各个项目的379名运动健儿正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投入到保山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备战中,力求以优异的成绩展示体育竞技水平、展现体育道德风尚,展现施甸人民的精气神。

在施甸县城灯光球场、原施甸图书馆、施甸一中等比赛场馆,田径、篮球、羽毛球等参赛项目的训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训练场上,参赛队员热情高涨,全身心投入训练,一次次的动作重复训练,一次次地团队协同作战训练,不断挑战着自己的耐力、速度与技术极限。

“为提升竞技水平,我们围绕体能和基本功开展全方位的训练。所有人都以积极饱满的状态备战市运会,期待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运动员吴东霖说。

“现在我们每天都投入紧张的训练当中,以早、中、晚训练为主,在训练中相互磨合、配合,重复地训练,希望能在比赛当中发挥到最佳水平,希望我们所有比赛的运动员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运动员刘晓娇说。

据悉,此次运动会,施甸县将派出领队、教练员、运动员共379人参加篮球、足球、排球、田径、游泳、羽毛球、乒乓球、围棋、中国象棋、少数民族陀螺、少数民族射弩、少数民族武术等12个竞技项目和1个少数民族表演项目的角逐。(施甸县专项办供稿)

昌宁县:“搬”出大明湖美丽宜居新乡村

走进昌宁县翁堵镇大明湖安置点,蓝天白云下,崭新水泥路像丝带蜿蜒环绕直通各家各户,色调统一、错落有致的白色小洋房映入眼帘,庭院内花木争相绽放,路边的农户在忙着给自家的小菜园浇水,耳边时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构成一幅移民新村幸福生活的美丽和谐画卷。

“我们新的居住环境非常好,家里更宽敞、更现代,以前的房前屋后到处是泥巴,去串门都不好走,现在每家的院子、屋内、房前屋后都干干净净的,晚上有路灯照亮,和以前的住处简直是天壤之别,政府还给我们建立了活动广场,大家晚饭后可以一起唱唱跳跳,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了。”谈起搬迁后的生活,正在门前悠闲地打理着小花园的搬迁户杨忠良幸福感满满地说,自从搬到移民安置点后,村民们就医、就学、出行、购物等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15分钟的生活圈折射出移民宜居宜业的生活状态。

随着夜幕缓缓降落,安置点的路灯一盏连着一盏的亮了起来,人们在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后也陆续放松了起来,广场上有的在散步,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踢足球,好似掀起了一场全民运动的热潮。

“明山水库修缮以后,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天也更蓝了,住在这里心里感到很舒坦。”“生产出行不用愁,开着车一溜烟就到地里。烘烤烟叶比以前更方便了。”“牲口都有统一的安置点,在居住点闻不见臭味了……”说起移民搬迁后的变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如今,大明湖安置点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社会服务保障更加齐全,大家心里满意极了。

据了解,2015年以来,翁堵镇在明山村大明湖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农户111户443人。建设过程坚持将改善人居环境与绿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全面调动安置点群众积极性,发动农户利用房前屋后闲置边角土地,打造“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以自家庭院“小环境”的改善带动安置点“大环境”的改变,实现开窗见花、伸手摘果、弯腰摘菜,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新型村庄。(昌宁县专项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