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五举措强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传承发展
近年来,隆阳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传承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保护和传承工作,专门成立隆阳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了《隆阳区“十四五”民族事业发展规划》《隆阳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多项政策措施,保障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挖掘地方资源,传承体育文化。深入挖掘和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文化资源,编印出版了《隆阳区戏曲与曲艺》《隆阳民族民间舞蹈》等10余种民间文化丛书,实施了《隆阳彝族擦大钹传承保护》《潞江傣戏保护传承工程》等14个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保护项目,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积蓄力量。
三是注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通过举办培训班、参加各类体育竞赛、邀请专家指导、体育运动世家老中青传承等方式,不断提升少数民族体育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加强队伍建设,组建由专业人才和业余爱好者组成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协会,为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
四是完善硬件设施,改善基础条件。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切实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修建了丛岗射弩广场、芒宽民族文化广场、潞江泼水广场等设施,为传承和发展民族体育运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
五是聚焦文体农旅,推动融合发展。注重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地方特色农业、特色文化、特色旅游资源等方面统筹推进,实现文体农旅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通过举办咖啡马拉松、傣族陀螺比赛、傈僳族射弩比赛等传统体育赛事,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隆阳区专项办供稿)
腾冲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共筑美丽家园
为进一步改善村内环境卫生状况,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中和镇民振村按照镇政府人居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工作要求,多措并举,扎实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向纵深发展,擦亮农村宜居和美底色。
加强组织领导,夯实主体责任。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民振村多次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题会,对村、小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人居环境整治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具体分工。将责任落实到小组、网格员,细化分工,全面动员、突出重点、排查细致、清扫到位,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明确整治范围,突出重点区域。民振村坚持从“细”处入手、往“实”处用力,集中对死角死面、村街交集区域、村寨主路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整治,对生活垃圾、农业垃圾、乱堆乱放杂物、残垣断壁、杂草等重点问题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做到不留盲点、消灭盲区。今年以来,已累计投入人力142人次,出动各类机械24台次,清理各类垃圾8车。
加大宣传力度,号召群众参与。民振村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召开“三会一课”、入户宣讲、主题党日等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通过引导村民建言献策,激发他们参与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利用大喇叭、微信群等多种宣传渠道,广泛传播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宜居美丽家园的良好氛围。
强化考核督导,构建长效机制。为防止“头天清理、两天复原、三天回潮”现象的发生,民振村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定期考核、督导检查等方式,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确保整治成效得到巩固和提升。
为防止“头天清理、两天复原、三天回潮”现象的发生,民振村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定期考核、督导检查等方式,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确保整治成效得到巩固和提升。
下一步,民振村将继续围绕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难点,精准发力、靶向攻坚。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努力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腾冲市专项办供稿)
施甸县:保山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圆满闭幕 体育与文化共绽华彩
11月30日,保山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在施甸一中体育馆圆满落下帷幕。保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敏亮,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局长方强,施甸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李芒生,各代表团团长,在家的县处级领导,县级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负责人参加闭幕式。
施甸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李芒生致闭幕词。李芒生在致辞中指出,市运会期间,来自全市10个代表团的体育健儿齐聚施甸,在拼搏中释放激情,在竞争中传递友谊,展示了精湛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广大教练员、裁判员、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以高度的敬业精神积极投入工作,有力保障了各项赛事活动顺利举行;媒体和新闻记者用生花妙笔、生动镜头记录传递比赛精彩瞬间,向全市人民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闭幕式由颁奖仪式、市运会会旗交接、文艺演出三个环节组成。闭幕式上,颁发了10个代表团体育道德风尚奖、3个团体总分奖、3个金牌总数奖。会旗由施甸县交至组委会,组委会交接至隆阳区。
文艺演出则是闭幕式上的一大亮点,既有时代韵味,又有让人难忘的民族风情,体现了全市人民共同团结发展、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身着特色服饰的舞者们用灵动的舞姿描绘出保山的秀美风景与悠久历史,瞬间点燃了现场的热情。民族舞蹈表演轮番上阵,布朗族的欢快舞步、苗族的歌声悠扬、傈僳族的七彩服饰、阿昌族的婀娜摇曳以及多个民族的热情奔放,让观众领略到多元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为这场体育与文化交融的盛会画上圆满的句号。
据悉,市运会期间,完成了13个竞赛项目、228个小项,颁发了364.5块金牌。本届运动会不仅为运动员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为保山体育事业注入新活力。体育人才在此孕育,群众体育热情高涨,各县(市、区)交流合作更加紧密。 (施甸县专项办供稿)
昌宁县:开展垃圾分类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近日,勐统镇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以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理念,落细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分类培训齐学习。勐统镇通过户长会、火塘会等形式,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向广大群众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细致介绍分类标准。同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进行说明,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了垃圾分类具体方法。
知识宣传齐参与。勐统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以增强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提高辖区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与参与率。在线上,勐统镇通过“鹭乡勐统”微信公众号、村民“小组群”等渠道,转发各类权威的垃圾分类标准、操作指南和宣传画报等,让广大群众对垃圾分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线下,勐统镇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召开群众会等方式,向群众详细地讲解生活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和相关知识,帮助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
清洁家园齐动手。勐统镇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示范引领及带头作用,广泛开展以清理垃圾为目的的志愿活动,志愿者们带着垃圾袋、夹子、扫把等工具对集镇周边、主要道路、河流沿线等地进行常态化清理,将树叶、碎纸屑、烟蒂、塑料瓶等垃圾进行分类,并分类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内,充分带动周边群众加入垃圾分类行动中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勐统镇将开展常态化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能力。(昌宁县专项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