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9130195-9/20241225-00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公开目录
  • 爱国卫生运动、健康云南行动
  • 发布日期
  • 2024-12-25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专报第45期保山市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作情况专报

隆阳区:动员各界力量 厚植生态底色 建设绿美家园

近年来,保山市隆阳区永昌街道整合辖区单位、企业商圈、党员干部、居民群众、网格单位、小区物业等社会力量,采取组织联建、资源联用、活动联办、服务联做的方式,着力在见缝插绿、增植补绿、植树添绿上下功夫,多措并举开展绿美社区创建工作,不断提升社区人居环境。

永昌街道以党建引领、街道统筹、社区带头、群众参与、共建共管为主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严格落实绿化美化责任制、建立健全管护长效机制,制定实施方案、盘活现有资源,将位于海棠路两边的上营小组作为绿美社区建设示范点,移植栽种绿植100棵、捧花布景320盆,新增微菜园25个、微绿地12个,新增绿化面积1100平方米,辐射带动周边绿美城市建设。目前,街道共组织开展绿美活动70余次,建设绿美社区12个、打造绿美街区1个、绿美街道3段,新建小游园6个。

街道积极推动老旧闲置空地更新换代、提质增效,合理搭配樱桃、杨梅等绿化苗木,完善小区周边绿化功能、提升现有绿地品质。党员带头至少捐赠一棵树,联系挂钩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和管护,鼓励群众参与绿美小区建设,实现党建引领共建绿美社区,发动群众“一起干”。目前,累计在老旧小区、闲置空地、零散土地栽种苗木400余株、新增绿化面积3万余平方米、党员群众捐赠绿植花卉200余盆,为“小区在林中、居民在绿中”的绿美社区增绿添彩。

利用荒山荒地、空地闲地、河埂坝堤等无乔木地带增植补绿、植树添绿,在山林、河道、水库、商圈、广场等地开展义务植树。目前,累计发动群众5000余人次,栽种树苗2.4万余棵,在增植补绿、拆墙透绿、植被恢复、绿美城市创建等方面植补1.6万棵。同时,组织开展墙体、屋顶、阳台等立体绿化美化1500余平方米、居民房前屋后景观提升700余处。

施甸县:扎实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 用心守护群众“水缸子”安全

近日,施甸县就辖区内1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开展现场排查整治。

在实地排查前,制定并印发了《关于配合开展2024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核查的函》,明确各乡镇与有关部门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加强与水务局、住建局、交通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联动、信息共享、协同合作,全面摸清水源地保护区现状基本情况,确保水源地风险隐患排查不留死角、不漏盲区。

在实地排查过程中,在水源地属地乡镇及水管站、村(社区)的配合下,重点对水源地标识标牌、隔离防护、监控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情况和非法垂钓、游泳、放牧、倾倒生活垃圾,以及水源地保护区内是否存在工业企业、生活面源、交通穿越、餐饮旅游、畜禽养殖等影响饮用水源安全的风险隐患开展排查。同时,对能够立行立改的问题进行现场交办,对需要时间整改的,按照“一源一清单”的形式,形成自检自查记录表。

下一步,施甸县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省、市关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工作部署,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排查发现突出问题的分析研判,会同和督促有关乡镇和县直单位抓好问题整改整治工作。持续加强水源地保护区常态化监管,全面提升施甸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环境风险防控水平,用心守护好群众“水缸子”安全。

腾冲:守护绿水青山 挖潜金山银山

近年来,腾冲市突出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深化拓展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成果,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腾冲实践之路,奋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2018年12月,腾冲市荣获国家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云南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市。六年来,腾冲市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全面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示范点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清水镇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固东镇江东银杏村、中和镇新岐村等14个腾冲市“两山”示范点。在2021年COP15第一阶段会议生态文明论坛,腾冲分享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验。

念好“山”字经。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林资源,腾冲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广种植中药材。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31.2万亩。2023年,全市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85.64亿元,占全年计划收入74.77亿元的114.53%,同比增长26.01%。

写好“茶”文章。推动温泉与茶乡、茶山与小镇、茶厂与公园共建共融,赏茶乡文化、游茶山美景、品特色茶餐成为新的研学旅游、休闲度假时尚。“高黎贡山”“清凉山”“极边乌龙”等品牌被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远销泰国、巴基斯坦、日本等国家。2023年,全市茶叶总产2.77万吨,茶叶总产值31.27亿元,茶农收入8.29亿元。

抓好“花”产业。腾冲市打造了中国红花油茶第一村——和睦茶花村,乡村田园综合体——界头万亩田园花海,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示范点——清水花缘里,成功举办花海旅游节、花海马拉松等活动,打造文旅康养新胜地,建设火山热海、大和顺、高黎贡山、南部乡镇、边境风情5大文旅片区,塑造“世界腾冲·天下和顺”品牌形象。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1960.3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9.1亿元,分别增长19.9%和45.5%。

搞好“树”经济。固东镇江东村依托3万多株银杏树资源,打造“四季江东”特色生态旅游。如今的江东村,可宿半山酒店,饱览“村在林中”的美景;可赏银杏风光,体会“人在画中”的优雅;可住“银杏家”、享“白果宴”、聊“暖心话”,感受“心在家中”的温馨。目前,江东村实现年旅游收入43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9万元。如今,与银杏村一样,依托“树”经济发展的特色乡村,在腾冲已蔚然成风。

走好“幸福”路。腾冲市大力推进97个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司莫拉佤族村,从昔日的穷寨子蜕变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顺古镇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