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5-X/20240909-00002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防止返贫监测帮扶
  • 发布日期
  • 2024-09-09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定点帮扶信息(第29期)

第 29期

保山市“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本期要目:

·乘青风而来 踏歌赴新旅

·“三个”聚焦发力 绘发展新画卷

·村规民约“绣”出和美乡村新画卷

乘青风而来 踏歌赴新旅

一个人一生似乎定会与很多村庄产生联系,而我的青春必将倒映着一个村庄的影子。腾冲市团田乡后库村地处腾冲市、龙陵县交接处,国土面积12.0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00米,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99户2359人,脱贫户211户869人。2022年5月,在被选派到后库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后,我积极运用青年的新思维、新知识推动各项工作进展,不断成长蜕变,将青春的足迹印在后库,让驻村时光成为青春底色的拼接。

遇到了最好的驻村小队 在入户时我们经常会跟农户说,你们这个家庭结构很合理,勤劳一点日子肯定不会差的;而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工作队长与两名大学刚毕业充满激情的年轻同志也同样擦出了帮扶成效的火花。两年间,我们同向发力、共解难题,越来越黝黑的肤色成了独特的驻村印记。一是紧盯细微之处重服务。面对后库村脱贫人口众多,我们设计民情联系卡到脱贫户家中逐一粘贴,为21户监测户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农户通过卡片联系解决寻找工作、反映诉求、申请救助等问题20余起,一张纸变成了群众手中的“小灵通”;同时充分利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会,发挥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召开各类院坝会、火塘会20余次,精准推送各类就业岗位800余个,解决讨要欠薪3起,调节矛盾冲突15起,提出合理化建议13条,不断为民解纷排忧。二是紧盯滞销痛点解民忧。面对后库村农特产品滞销,我们自2022年开始探索周末带货,在众多同事朋友的宣传推介下,变身“带货狂人”,以派出单位保山市交通执法支队和各县区大队为收货点、中转站,通过略高于市场的价格到村集体合作社和当地农户家中收购时鲜蔬菜和农特产品,利用周末自驾车辆返回时带货进城,稳定形成腾冲市区、龙陵-保山市区两条固定的周末带货路线,累计带货进城160多次,代购代售农特产品4.5万余元,配送派出单位消费帮扶产品21万余元。三是紧盯帮扶亮点做宣传。面对过往信息宣传较少的短板,我们带动村两委利用新媒体对家乡进行宣传推介,用心讲好驻村故事,驻村期间完成各类约稿18篇,撰写驻村日记、民情日记60余篇,驻村信息保山市级媒体采用15篇,省级、国家级媒体采用4篇,其他各类媒体、驻村简报、单位内部信息采用40余篇,让更多人了解基层帮扶故事。

撞见了最强的村两委两年的交集,村两委每一个人都教会了我许多,我们亦师亦友,形成“AB”角工作模式。记忆中的两年,是与支书共谋合作社发展的规划,是与朱副成功调解村民矛盾的满足,是陪同杏姐进行低保复核的精准负责,是与益姐撰写党建材料的提升,是听娟姐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独到见解,是与艳姐一起收取各类保险的耐心讲解,还有与万哥紧抓烤烟生产、图版整改工作的点滴。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强队伍。我们坚持突出党建引领,围绕“两个作用”发挥,建强干部队伍,主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一方面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和党纪主题教育,践行“四讲四有”标准,强化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一对一签订《农村党员带头遵纪守法承诺书》,每周晚上至少到支部商谈1次、到小组座谈一次、到农户交流一次,在串寨入户中积攒干群关系,厚植为民情怀。另一方面注重团结乡贤能人,成立教育促进委员会,共筹集教育资金13.9万元,对61名优秀教师、学生进行了表彰,让莘莘学子受益其中;成立“妇女互助组”,激发妇女群众热情,不断调动当地妇女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二是突出合作共赢促增收。我们坚持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重视市场调研找路子、集思广益汇民智,擦亮“四风坡”品牌。于2022年推动四风坡合作社进行股份制经济改革,探索红米栽种、果脯加工、辣椒酱等多种农特产品,新增13种产品种类,形成以生态茶叶、生态鸡猪养殖为主,果脯、红心细软米等特色农产品为辅的产业结构;先后完成商品检测、小作坊证件办理、展室建设、抖音微信电商平台搭建等工作,实现四风坡合作社2022年创收57.1万元,2023年创收58.4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入股”、“入股分红”、“资产入社”等多种联结机制,提高“双绑”覆盖率,将“三类人员”纳入四风坡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脱贫户积极性,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12万元,带动群众就业200人次,提供就业收入30余万元。

突出产业带动助跨越 我们坚持产业带动促乡村振兴,因地制宜确定优先发展“两黄一绿”产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家庭,助推社会和谐。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签订结对协议让脱贫户鲜叶优先收购,帮助本村年轻人开办茶厂创业,达到7个茶叶初制加工厂,保证本地茶农茶叶收入稳定。做深“以烟稳粮”发展模式,将村委会作为土地流转中转站,以职业化烟农培育为重点,种植烤烟800余亩,成为团田第一大种烟村,新建电能烤房10座,从土地流转、清塘点株、发放农药到丰收售卖提供“一条龙”服务。让“故土难离、外出就业难”的脱贫群众掌握一技之长,组织开展石斛加工培训4期,带动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劳力和夫妻档从事石斛加工500余人,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一是感受了最深切的鱼水情。一个个与农户发生的小故事合成了我驻村的经历,他们的热情和诚恳不断激发我驻村的高涨激情,坚定我干好群众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到了离别之时,总会有些牵牵绊绊。这些不舍,是与211户脱贫户交谈致富的路径,是37名学生寒假补习活动上畅聊的理想,是阿伯送给我至今仍在办公桌上的万年青,是入户到饭点抵不住热情吃的百家饭,更是一份份感动。

二是聚焦基层治理促和谐。我们围绕“矛盾不出组”的工作目标,提升“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在基层治理中当好“主角”。与7名村民小组长共同参与家庭婚恋纠纷、邻里纠纷调解,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0余场次;与乡贤能人共同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村规民约,自发安装高清视频摄像头100余个,筑牢基层社会治理“智治防护网”;与廉情信息员纠治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不良酒风等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村风、淳朴民风。三是聚焦院坝协商解难题。我们干群共情,利用院坝协商完成人畜饮水工程、烤窑集资修建等事项20余件。六丘田村民小组污水排放管道缺失导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几个村民小组饮水质量和环境问题,在多次院坝协商后,形成党员自发牵头、驻村工作队献策、村两委协调,达成农户投工投劳、村民小组出料、村上出资金共识,仅花费1.8万元解决民生难题,助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四是聚焦留守儿童办补习。我们化身为辅导老师,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室、会议室开办寒假课堂,重点围绕作业辅导、安全守护、兴趣拓展等开展服务,陪伴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度过健康寒假。在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互相分享儿时梦想,一起成长,相互启发,简单、喜悦、纯粹,共同创造美好的回忆。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时光荏苒,老乡口中那个不知称谓的小伙子已变成了村内的小雷,我很庆幸参与了后库这两年的发展,并会继续将青年的激情与担当带回派出单位,让青春值得青春,做好做优交通执法工作!

(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驻后库村工作队员雷定银供稿)

“三个”聚焦发力 绘发展新画卷

近年来,保山市政府研究室驻腾冲市西源街道宝峰社区工作队,配合社区“两委”,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主动汇报、积极争取挂联单位项目和资金的支持,用心用情谱写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文章。

聚焦农村基层党建 全力打造和谐社区 幸福社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建强基层党组织是关键。2021年以来,宝峰社区以政治建设、支部建设为抓手,通过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不断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同时把返乡致富带头人发展为党员,并将其作为村级储备干部培养。做实做细“1+2+5+8+N”的社区基层治理,以社区“大党委”加2个党支部,加3个网格单位、2个支持单位,加8个开发企业,再加N个责任人的共责共治工作模式,实现对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群众的有效治理,做到矛盾纠纷村内化解率100%,村“两委”干部坐班率100%,老百姓办事都能第一时间找到村干部。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打造和美社区 为有效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推进绿美社区建设,宝峰社区探索“集体统建+个人自建”的和美村庄建设模式。一是挂联单位保山市政府研究室积极为社区协调项目资金40万元,社区自筹10万元,修建了260立方米火山石挡墙和硬化周边道路900余米。二是投入资金5万余元,在社区新建路段及老小区路段栽种棕包树、银杏树等兼具观赏和经济价值树木300余株,提升了社区人居环境。三是发动社区党员发挥好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群众对自家进行庭院绿化和庭外美化。

聚焦优势发展产业 全力打造幸福社区 宝峰社区因地制宜,依托地理优势,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形式,投资打造环辖区水库乡村振兴产业示范路,修建休闲步道,在水库周边发展红花油茶产业和农业旅游产业,做活“农文旅”结合文章,形成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现代化幸福村示范带”。社区盘活辖区闲置土地资源,通过打包租赁给辖区开发企业,实现每年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同时解决群众就近务工30余人,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和解决群众就业“双丰收”。

(保山市政府研究室供稿)

村规民约“绣”出和美乡村新画卷

腾冲市荷花镇汪李村驻村工作队,坚持党建引领,把完善好、运用好村规民约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引领文明乡风、加强基层治理、推动移风易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村民文明意识和乡村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村规民约“绣”出了和美乡村新画卷。

村规民约“绣”出文明好乡风。把文明节俭、操办婚丧事宜作为村规民约的重点内容,定期组织召开村民大会,修改完善相关制度,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文明操办约定,把精力放到增收致富和建设文明和谐的村风家风上。同时,充分利用好宣传栏、村级活动场所等传统载体,文娱活动、“十户联防”群等优势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倡导以实际行动践行“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的文明新风尚。

村规民约“绣”出人居好环境。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村规民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人性化、常态化、全民化等一系列举措,聚焦环境卫生整治的难点、重点和堵点,组织100余名村民在进村路公路两旁种植桂花树120余棵。通过开展数十次“小手牵大手 创卫不用愁”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凝聚中小学生的力量,让学生带动家长,对辖区内进村道路、环村道路、自然村巷道、公共场所等重点区域开展卫生清扫、白色垃圾清捡等,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村规民约“绣”出群众幸福感。村规民约通过修订完善,内容更加详细全面,对村内大小事务有了明确的细化。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推荐培育活动,教育引导群众转变传统观念,培育良好家风民风。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开展春节“写春联,送祝福”、“三八节”文艺表演、“端午粽飘香”等文明实践活动,让村民在欢声笑语中受到教育。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等优良传统成为乡风文明的主旋律。

(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供稿)

发:市级和驻保单位(部门),各县(市、区)联席办(驻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