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37-2/20241014-00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
  • 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发布日期
  • 2024-10-14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市深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综合改革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市属各企事业单位,中央及省属驻保有关单位:

《保山市深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若干措施》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0月12日

(此件删减后发布)






保山市深化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推动全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措施。

一、深化办学机制改革

(一)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允许职业学校与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学院、混合所有制学院等共建专业、共同培养学生。允许职业学校开展有偿性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或创办企业。制定出台保山市职业学校社会性服务收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税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二)赋予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坚持党组织领导的校(院)长负责制,探索跨区域聘任和选拔校(院)长。落实职业学校在岗位设置、人员招聘、职称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探索通过校园公开招聘、直评直聘等方式招聘专业教师。〔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三)建立校企双向流动机制。建立校企“双聘”制度,支持职业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互聘兼职,推动职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带徒传技、技术创新、科研攻关、课题研究、项目推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落实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职业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教师可按国家规定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二、优化专业布局调整

(四)建立专业动态设置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认证、质量评价、预警调控机制。撤并淘汰一批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停办一批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实习实训条件差、与办学定位明显不相符的专业;新增一批机电、智能制造、数控、大健康等对接区域重点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专业;原则上不新增护理等须参加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五)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坚持做优特色专业、做精优质专业和做强传统专业,优化调整专业结构。〔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三、健全职业教育体系

(六)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强基”工程,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稳定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持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双优计划”,重点建设好3所以上省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10个以上优质专业,培育建设1所国家级“双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社会和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和职业技能大赛,持续开展大国工匠和劳模进校园、职业学校优秀学生进校园分享等活动。〔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总工会、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七)构建中高本一体化发展格局。按照“一体两翼、双翼齐飞”的思路,建立两个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依托保山职业教育园区,昌宁县职业技术学校、施甸县职业高级中学、保山中等专业学校和保山职业学院组建职业教育共同体;依托腾冲职业教育园区,龙陵县职业高级中学、腾冲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和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组建职业教育共同体。支持保山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与市内中等职业学校开展“3+4”中本和“3+2”高本科贯通培养人才,扩大职业本科培养规模;规范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贯通培养,形成高校带动、中职学校驱动的中职高职本科有效衔接贯通培养办学格局。〔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编办、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保山学院、保山中医专、滇西大珠宝学院、保山职业学院,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八)促进不同类型教育相互融通。统筹教育资源,推进职普融通。支持职业学校按程序分类备案为用人单位及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面向在校生和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支持保山技师学院与高职院校开展初中起点五年制“3+2”分段培养。鼓励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开设职业初级班,为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学生提供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推进综合高中建设,推动“职普”融通特色课程共建和资源互通,加快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融通协调发展。〔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九)推动产教融合实体化运行。依托保山产业园区、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保山产业园区产教联合体和保山中医药产教联合体,统筹做好滇西产教联合体建设工作。聚焦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文旅康养等产业,建设咖啡、石斛、珠宝玉石、运动与健康、现代农业、中医药等6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十)培育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统筹推动教育和产业协调发展,加大产教融合型企业孵化培育力度,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税务局、保山学院、保山中医专、滇西大珠宝学院、保山职业学院,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十一)探索产教融合教学新模式。建立健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符合职业岗位需求和数字素养培育要求的课程资源建设机制,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经典案例等转换为学校课程资源,校企共同建设一批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同开发一批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十二)建设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以政府主导、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模拟仿真实训基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金融支持等方式,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学校实践中心、企业实践中心和公共实践中心。〔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十三)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启动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按照企业生产和学徒工作生活实际,实施弹性学习时间和学分制管理,推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扩大订单班、定制班和委托培养班办学规模,引导企业按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全面推进“1+X”证书制度的实施。〔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十四)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教师培养的必修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加大职业学校教师典型挖掘、培育、宣传力度,弘扬新时代职业学校教师风采。〔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委宣传部,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十五)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贯穿教师发展全过程,实施“技能大师”领航计划,重点培养一批技能大师,大力培育教学名师和教学创新团队。创新教师培训形式,采取线下混合研修、在线培训、结对学习、跟岗研修、访学研修、返岗实践等研修方式。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和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推进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累计1个月的企业实践(实训)。强化新教师入职教育,落实新教师入职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与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十六)建立健全教师准入制度。支持一批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兼任职业学校专业课或实习指导教师。从2024年起,原则上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中招聘;支持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中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人员、全国技术能手)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委编办、市委组织部、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十七)健全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公办高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含公办高校、科研机构举办的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校企合作、提供社会服务或以实习实训为目的举办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审计局、市教育体育局,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十八)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坚持符合职业学校特点的评价导向,注重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注重实践教学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绩,突出工作能力和业绩考核,不再将论文、课题等作为职称评聘的前置条件。〔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

(十九)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支持职业学校建设乡村振兴学院、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基地,培养乡土人才,盘活民族文化特色资源。聚焦乡村振兴,建立契合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赋能乡村振兴。〔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二十)承接社会服务培训。构建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体育、农业农村、工会、妇联等部门组成的技术技能培训联盟,支持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承担春潮行动、雨露计划、求学圆梦计划、就业创业、再就业等政府组织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的培训任务,鼓励面向高校毕业生、企业员工和农民工特别是女性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开展创业就业培训。〔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七、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二十一)提升职业教育辐射能力。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支持职业学校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招收留学生;推动保山职业教育“随企出海”,支持职业学校联合企业“走出去”办学,共同开发职业教育培训项目,面向中资企业海外员工、国外当地居民开展“职业技能+中文培训”。〔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市外办、市侨办、市教育体育局,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纳入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形成同向发力、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面推动各项措施任务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