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荣、姚盈红委员:
你们在政协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保山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的建议》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我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近年来,保山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坚定不移实施“教育兴市战略,从根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保山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加强法治为可靠保障,深入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我市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教育为保山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
一、坚持四个优先,全面发展教育事业
保山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国家、省教育发展规划,始终坚持教育布局规划优先研究、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育的经费优先保障、教育人力资源优先补充等“四个优先”原则,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优先补充等“四个优先”原则,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市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突破。2016年,腾冲市、昌宁县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督导评估并检查验收,获得了高度评价;2017年隆阳区、龙陵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督导评估验收。同时,全市“两基”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生升学率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省考核目标。二是学前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4.3%,幼儿园总数达到638所,增加22所;创建省一级一等示范性幼儿园7所,增加1所。三是普通高中办学质量逐年攀升。2017年总上线率为98.85%,高于全省平均数8.07个百分点,比去年提高0.13个百分点,一本上线2290人,比上年2029人增加261人。全市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学校达到6所,省一级高完中达到8所,增加2所;四是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先后创办了保山技师学院、保山轻纺(服装)学校;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通过国家立项论证,正在加快后期建设。从2016年开始,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实验班(本科)等正式招生;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中职在校生达到4.3万人,中职与普高在校生比例达 0.83:1,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每年平均培训产业从业人员15万人次。五是民办教育、特殊教育进一步发展。加强和改进对民办学校的指导和监督,各类民办教育学校达51所,在校生达1.98万人;全市特殊教育学校达到6所,增加4所,加强了对特殊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管理,建成资源中心3个、资源教室4个。六是积极支持高等教育。近年来,在积极支持保山学院、保山医专两所普通高校发展的基础,加快了成人高校的发展,依托保山电大先后建成了保山开放学院和腾冲开放学院。
二、彰显教育公平,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全市累计筹集中小学校舍建设资金20多亿元,建设校舍面积190多万平方米。2016年3月,全面消除了困扰多年的中小学D级危房隐患;保山教育园区首批建设的三所学校于2016年底完成搬迁并在新校区办学,同时保山一中初中部扩建项目顺利启动。教育园区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迁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6714万元,保山中等专业学校迁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2993万元,保一中初中部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000万元;智源小学、智源中学建成并在2017年9月招生办学。2016年,“全面改薄”项目超额完成了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确定的“两个50%”的工作目标;2017年上级下达“全面改薄”专项资金7.38亿元(不含提前下达2017年的中央资金1.06亿元),其中:中央资金3.58亿元,省级资金2.04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76亿元。目前,全市972所中小学接入了宽带网络,占学校总数的91.4%,筹资建设配备中小学多媒体设备5483套,占中小学教室总数的56.9%;19615名教师在云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注册并交流学习,占中小学教师总数的82.2%。全市中小学勤工俭学基地达到627个,农林牧渔面积3774亩,销售收入及营业额达到 1235万元。全市共下达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近10亿元,共下拨“两免一补”资金25亿多元,实现贫困家庭寄宿生享受生活补助全覆盖,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享受了免费教科书;共下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73亿元,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中央资金1536万元;开展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5.98亿元。2017年共下达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1.58亿元,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4.82亿元;普通高中助学金3577.62万元;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中央资金1109.65万元;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资金366.74万元;云南省优秀贫困学子奖励经费520万元;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1793.8万元,中职学校免学费中央资金2731.20万元。
三、强化师资队伍,全面落实惠师政策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保山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得益于素质不断提高的教师队伍。一是健全机制,认真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年8月,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保山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保政办发[2016]120号),明确了市级相关部门和县(市、区)人民政府的责任,要求县(市、区)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我市教育行政部门作为主要牵头部门,全力做好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发展和改革、财政、机构编制、住房和城乡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和计生、民族宗教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履职,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到实处。同时,要求各县(市、区)认真调研,找准支持重点,因地制宜提出符合当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际的支持政策和有效措施,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研究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各县(市、区)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方案已经县(市、区)政府审议出台。二是强化措施,抓好乡村教师补充工作。我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合理设置特岗教师岗位,积极申报特岗教师招聘计划,认真做好特岗教师招聘宣传,周密组织报名考试工作。全市共录用特岗教师4000余人,3700余名服务期满特岗教师转为当地在编教师。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安排面向代课教师招聘公办教师专项招聘计划,共招聘具有教师资格证、身体健康、师德良好的在岗代课教师439名为公办教师,安排在乡村学校任教并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政策、到高校直接招聘大学毕业生等形式,有计划为乡村学校补充优秀教师,2017年全市有24名学生被录取为首批地方公费师范生。三是认真落实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实行乡镇工作岗位补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办通〔2014〕3号)精神,我市乡村教师于2014年1月起享受了每人每月500元的乡镇工作岗位补贴。根据《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通知》(云教〔2016〕5号)精神,我市教育、财政、人社部门及时调研,共同研究制定了《保山市教育局保山市财政局保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发放范围和对象,按照“以岗定补”,“在岗享有、离岗取消、动态管理”,“公开、公平、公正”原则,2016年1月1日起,我市隆阳、施甸、龙陵、昌宁4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区),全面实行乡村教师(乡中心区、村庄学校的教师)生活补助差别化政策,年内实现政策实施县、乡村学校、乡村教师“三个全覆盖”,将三年服务期内符合条件的“特岗教师”纳入政策实施范围;鼓励腾冲市(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差别化政策。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行全市统一差别化政策,根据乡村学校的艰苦、边远程度等因素,划分三个补助档次及标准,重点向教学点、村小和条件艰苦地区倾斜,补助标准为乡政府所在地500元/月、村完小600元/月、教学点700元/月;边境民族乡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00元/月。目前4个县区均已出台实施方案,并已贯彻落实。四是实施好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为解决中小学教师住宿条件艰苦、紧张问题,2011年开始实施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至2016年,上级共下达我市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资金92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资金8900万元,地方配套300万元,共批复建设教师周转宿舍1756套,建筑面积61460平方米,均已开工建设。已建成1203套,建筑面积42105平方米。积极向住建部门申请建设教师公共租赁房2372套,其中:隆阳区建成736套,施甸已建成80套,腾冲建成550套,龙陵县建成294套,昌宁县建成312套,保山中专学校建成400套,乡村教师住宿困难问题逐渐得到改善。五是优化编制管理,落实教师资格制度改革、职称评聘改革向乡村教师倾斜政策。我市按照优化编制结构,强化编制管理,优先保障乡村学校教师编制需求的原则,以村小、教学点教职工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认真核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定期清理学校在编不在岗人员,严格规范学校临时聘用人员管理。积极稳妥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以县(市、区)为主,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力争到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在职称评定中,职称评审条件和数额向乡村学校倾斜,并执行在乡村学校工作满3年教师可优先予以申报推荐的规定;乡村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岗位可不受岗位名额限制;城区学校教师申报中、高级职务(职称)时,要求履职期间有在农村学校任教或支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六是抓好骨干教师和名师等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近年来,我市系统地开展骨干教师和名师队伍培养工作,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培养认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云岭教学名师和永昌教学名师,创建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专业成长共同体,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目前,全市先后选拔培养国家级骨干教师15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5名、省级骨干教师84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48名、市级骨干教师1090名、省级名校长7名、市级名校长62名、9个学科设立了省级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已开展了两批永昌教学名师的评选活动,共评选出30名永昌教学名师。七是乡村教师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了优秀教师表彰奖励制度,定期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学校予以表彰。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对在乡村从教满30年和在乡村学校连续从教20年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工作,市级教育部门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任教、贡献突出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从教1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给予鼓励。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对乡村学校、乡村教师予以倾斜。职称评审中,在乡村学校工作满3年的教师,可优先推荐。 “十二五”以来,我市共评选表彰保山市优秀教师993名,优秀工作者199个,先进集体100个,对9个名师工作室成绩优秀的5名主持人、117名成员和学员、17名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八是夯实教师培训工作,认真落实2017年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积极筹措资金,整合资源开展各级各类培训项目。组织5697名校长和教师参加了校长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等培训项目,其中,市级培训322人、县级培训5375人。2017年送教下乡项目培训教师10130人次;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195人次;网络研修培训3000人次;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示范校建设项目管理者培训30人。四是依托北京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开展了全市3400多名普通高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和全市15457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保山市教育局
2018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