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双减”政策下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建议的提案(0233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针对“在双减政策上加大宣传”的建议。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保山市教育体育局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双减”工作调度会的要求,通过多种方式持续、深入、细致做好“双减”宣传、解读、引导工作。宣传“双减”文件及配套政策精神,宣传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家庭教育观念,给予家长一定的专业指导,使家庭教育真正与学校教育互补,达到家校共育。一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公众号、家长群等加强“双减”政策宣传解读,引导家长、学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育人观。二是积极转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起草的关于“关注自主发展”“关注亲子陪伴”“关注身心健康”的寒假致中小学家长的一封信。广泛深入宣传“双减”工作和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服务特色,使家长、学生充分了解有关安排,积极引导、促进学生参加课后服务。三是通过学校组织家长会,教师、学生座谈会等方式谈变化谈感受,通过名校长、教学名师、专家学者谈理念谈方法,多层次、立体化、系列化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使“双减”工作的理念、政策、成效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缓解家长焦虑,切实形成支持“双减”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组织开展调查问卷。在全市各中小学校抽取30%的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开展“双减”工作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反馈超过98%的学生和家长对保山市“双减”工作成效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
(二)针对“在教育资源上进行改善”的建议。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持续加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努力推动保山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科学优化学校布局,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优化配置”的原则撤并了大量位置偏、规模小、质量差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切实提升学校办学条件。2021年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16所,新增学位1606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2%。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续建项目,新建校舍3.79万平方米,保山一中青阳初级中学建成办学,新增学位3000个,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施甸一中完成新校区搬迁。隆阳区、龙陵县4个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全部完成,新增学位2043个。二是持续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腾冲市规划于2025年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隆阳区、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规划于2028年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三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建成1+N远程视频互动课堂165间、增配多媒体一体机472套,公办义务教育班级多媒体配备率达到92.30%。依托国家网络云课堂、云南省“云上课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的课程资源为主,建立区域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聚焦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开展主题微课、优质课视频、教学课件、作业设计等课程资源建设,逐步打造优质课程资源库,满足区域学校、教师、学生需求。四是加强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建设。加强教师补充管理,组织实施好特岗教师招聘录用、岗前培训、转为在编教师工作和直接招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开展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完善用人评价与教师评价制度。组织好全员培训、“国培计划”等各级各类培训,2022年计划组建20个市级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评选认定名校长50名、名班主任50名、学科带头人150名和骨干教师450名。
(三)针对“在学校教育质量上逐步提高”的建议。
根据《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保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发〔2021〕14号)文件精神,根据“三年有起色、五年上台阶、八年争优秀”的目标,成立市教育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市级领导挂钩联系学校制度,大力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数字课堂建设,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全市中小学校建立完善作业管理制度,由学科组、年级组统筹,合理调控结构。积极探索作业管理中的协同机制,提升作业设计与管理的科学性。教师亲自批改作业,教师应当根据作业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作业批改方式。作业应当堂向学生布置,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二是学校加强教学研究,向高效课堂要质量,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坚持和完善学校内集体备课制度,认真制定教案,开展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和竞赛,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三是规范课堂教学实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课堂教学,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四是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按要求开齐上好体育课,不断完善联赛体系,规范开展学生体质监测,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小学一、二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每周不少于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不少于3课时;学校每天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低于30分钟,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眼保健操不少于1次。
(四)针对“政府出资出力对于乡村教育的条件、设备进行改善,学校整体教育的基础设施得到提升”的建议。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按照《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年)》《2021-2025年义务教育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规划》要求,优先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生活条件,科学优化布局优化学校布局,并结合在校生规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学校点多面广资金需求量大、重复投资、建设后空置闲置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乡村教育基础设施。一是根据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要求,逐校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台账。坚持一校一策,综合施策,补齐短板,有序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二是以乡镇寄宿制学校为重点,解决教室、师生宿舍、食堂、运动场地、教学仪器、围墙、视频监控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三是配齐洗浴、饮水等生活必需的设施设备,优先满足边远偏远地区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建设必要的心理咨询室、图书室等功能用房,营造温馨、安全校园环境。四是进一步加强规划长期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支持乡村学校因地制宜开好音体美等课程,保障教育教学需要。2021年,上级下达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资金921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7155.6万元,省级资金1488.8万元,市县配套资金569.6万元。新建校舍4.99万平方米,新建运动场地0.73万平方米,购置设备备2336.32万元;下达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校舍改造)10293.51万元,主要购置全市部分学校安防设备4585.75万元,体育设施设备2057.98万元,新建校舍1.37万平方米,新建运动场地2.28万平方米。建成1+N远程视频互动课堂165间、增配多媒体一体机472套,公办义务教育班级多媒体配备率达到92.3%。
衷心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您提出的建议我们积极采纳。最后,真诚的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并予以监督。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
2022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