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县区动态

【乡村振兴】施甸牛汪塘:反季蔬菜绘就河谷振兴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11-19 18:09     来源:水墨施甸      点击量:

时值初冬,寒意渐浓,施甸县万兴乡牛汪塘村岩子脚自然村的田间地头却涌动着“春潮”——村民们弯腰覆膜、移栽番茄苗、播撒豆种,指尖翻飞间,白膜映着绿苗,与山外冬日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一派热火朝天的“错季春耕”景象扑面而来。

这片坐落于怒江东岸、乌木龙河畔的河谷地带,藏着大自然馈赠的“聚宝盆”。独特的河谷地形造就了天然“温室”小气候,即便外界气温骤降,这里依然暖意融融。正是这份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岩子脚自然村在冬季露天蔬菜生产中抢占先机。当地村民顺势而为,将气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冬早蔬菜种植,并引入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技术,精准对接开春市场空窗期,让“冬闲田”变成“增收田”。

“我今年种了7亩西红柿,之前种的3亩多6500株已经挂果,上个月又栽了3亩多7000株!”种植户张向超蹲在田埂边,指着挂满青果的番茄苗满脸笑意,“前两年行情稳,每吨能卖到3000元,一亩地收6吨多,算下来亩产值超1万元,比种传统作物划算多了!”话语间,满是对丰收的期待。

产业旺则人气聚。反季蔬菜的红火,也吸引了周边村民跨界“淘金”。来自东安村东安二组的乐有明,今年特意在岩子脚流转17亩土地,规划出5亩西红柿、12亩小金豆的种植版图。在他的地块里,4名雇工正分工协作,扶苗、培土、浇水,每一道工序都有条不紊,希望用汗水浇灌出来年的好收成。

据统计,今年冬季乌木龙河畔反季蔬菜种植规模再创新高。56亩西红柿中,有16亩已进入挂果期,预计元旦即可批量采摘上市;剩余40亩正处于移栽管护关键期,计划来年2月底至3月初供应市场。与此同时,小金豆、大白豆、大扁豆等豆类蔬菜种植面积突破600亩,从刚播下的种子到初绽的花蕾,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物错峰生长,确保今冬明春新鲜蔬菜“不断档”。

从“冬闲”到“冬忙”,从“种庄稼”到“种产业”,岩子脚自然村的田野间,白膜如银、绿苗似玉,不仅勾勒出农民勤劳致富的奋斗身影,更铺展着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如今,这幅由反季蔬菜绘就的新图景,正在乌木龙河畔缓缓舒展,奏响着河谷乡村的振兴乐章。